小時候胖長大還是胖!兒童減重靠「瘦瘦針」只能治標 飲食習慣纔是永久

全臺近1/4學童面臨過重或肥胖問題,醫師呼籲,家長應以身作則,協助孩子從小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記者林俊良/攝影

臺灣的兒童肥胖問題在亞洲位居前列,平均每4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盛行率逐年升高。近幾年,瘦瘦針席捲全球,能有效控制血糖和體重,這股風潮也吹向年輕族羣,目前臺灣食藥署覈准可用於12歲以上青少年體重控制的瘦瘦針(Liraglutide、semaglutide成分),成爲該年齡層的新選擇。

兒童內分泌暨減重專科醫師王律婷表示,小時候胖長大還是胖,機率高達7成。許多門診個案才10歲,就已出現黑色棘皮症,雖然大部分抽血檢查還算正常,但代表身體的脂肪組織愈來愈多,演變成糖尿病的機會極高。孩子減重計劃與成人不同,因爲還在發育期且沒有藥物可以使用,必須靠飲食、運動瘦下來,不過,陸續有家長諮詢瘦瘦針減重療程。

「診間使用瘦瘦針的最小個案是13歲男童,體重90公斤,身高158公分,BMI高達35,因爲肥胖影響生活,經評估後用藥,今年4月迄今減了6公斤,身形明顯小一號。」王律婷說,孩子跑步會喘、活動力差,老師建議家長帶來就醫,檢查後發現是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值爲120mg/dl,再不控制就會引發代謝問題,經過評估與溝通,孩子點頭願意打瘦瘦針。

王律婷強調,青少年及兒童減重治療通常不依賴藥物或手術,先以行爲改變爲主,若醫師評估確認有肥胖症、且體重超過60公斤者,可以考慮使用瘦瘦針輔助。先瘦下來讓孩子恢復自信,等到體態漸漸達到標準範圍,後續維持還是得靠均衡飲食及增加體能活動來改善。

家醫科醫師蘇天怡表示,門診有一對治療減重的兄妹,妹妹13歲、哥哥16歲,因父母親的健康意識來就醫。家長也是體重超標,爸爸身高168公分、體重9字頭,媽媽則是過重。兩人原本是因爲三高問題定期追蹤,決定從「肥胖」問題着手。爸爸持續二年飲食、規律運動,今年初輔以瘦瘦針共減了20公斤;媽媽使用半年達到滿意體態,療程已收尾,兩人希望孩子也一起跟進,於是帶來評估用藥。

「13歲的妹妹因爲愛漂亮,不抗拒療程,今年4月藥物在臺上市即用藥,4個月減重5公斤,數字變成146公分、58公斤。」蘇天怡說,原本哥哥排斥打針,但看到妹妹減重效果後動心,7月也開始進行療程。雖然才減了2公斤,是好的開始。孩子家長認爲,先減輕體重,再輔以調整飲食、規律生活,否則光是叫孩子不要吃,難度極高。

「使用瘦瘦針安全嗎?」這是家長的最大疑問。醫師提醒,瘦瘦針於兒童減重的最大擔憂爲長期的安全性,這階段身體尚在發育中,一定要找專業醫師進行評估諮詢,除了要克服注射扎針的恐懼,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對孩子可能造成更大的影響。

兒童過重或肥胖問題,並不會一開始就建議用藥,目前適用於青少年族羣的瘦瘦針,年齡需年滿12歲,必須有肥胖症(過重)且體重超過60公斤。蘇天怡說,一旦療程結束,如果沒有控制飲食與運動,體重就可能回彈,根本還是要從規律生活下手,才能幫助孩子維持到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