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歐洲設研發和設計中心,目標不只是刷賽道|36氪獨家
小米汽車,在歐洲尋求技術與市場的新突破。
36氪獨家獲悉,小米汽車正穩步推進歐洲佈局。在德國慕尼黑,小米建立了一個汽車研發中心,目前,該研發中心規模不足50人,主要成員均爲管理層及業務專家。
有知情人士告訴36氪,小米汽車慕尼黑研發中心目前沒有大規模的招聘需求,定位是精英團隊。除了小米SU7 Ultra紐北限量版的繼續研發外,該團隊還將參與小米後續全系車型的性能調校工作。
在研發業務之外,小米汽車也有意進行一些海外銷售業務的籌備工作。
36氪曾報道,在2024年12月,小米集團國際部便成立了汽車出海銷售業務籌備組,開啓市場調研等崗位的招聘。有意選擇合適時機,先在西班牙、德國與法國等地試水銷售。
此外,小米還有意繼續挖掘設計人才,在歐洲孵化一個新的汽車設計中心。
36氪就此消息向小米汽車求證,小米官方確認了歐洲研發中心的存在,但否認了歐洲銷售體系。
歐洲研發中心的建立,對小米汽車而言不僅是研發能力的擴充,更是品牌差異化的戰略佈局。
賽道,通常是新品牌吸引大衆眼球的起點。如今,行業競爭已從電動化發展到智能化。奔馳、寶馬、保時捷等一衆國外豪華品牌,都在追趕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的研發。
在智能化的花樣競賽中,小米卻選擇了一條傳統汽車品牌的“老路”:繼續挑戰賽道,深耕汽車性能研發。
佈局歐洲研發,小米瞄準高性能調校能力
此前已有外媒曝光了小米汽車慕尼黑研發中心部分成員的名單。
寶馬前限量車型部門總經理Rudolf Dittrich,如今擔任小米汽車歐洲研發中心負責人。小米還挖角了前寶馬FE性能管理與仿真主管Jannis Hellwig、前法拉利F1新車空氣動力專家Ricard Aiguabella Macau等長期從事賽車研究的汽車專家。
“這個團隊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繼續改造小米SU7 Ultra紐北限量版,跑紐北賽道,直到跑出一個類似上賽那樣的成績”,知情人士告訴36氪,賽道成績是小米汽車歐洲研發的核心指標。
在小米SU7 Ultra上市發佈會中,雷軍便曾公佈,小米SU7 Ultra還籌備了售價81.49萬元的紐北賽道限量版,並將推出一款售價10萬元的賽道選裝包供消費者選擇。
與如今的小米SU7 Ultra量產車相比,紐北限量版整體配置都有不少提升。
“紐北限量版是奔着跑贏保時捷去的,車上很多零部件都是不計成本在用的”,有產業人士告訴36氪,“不過,限量版距離真正跑贏,和真正量產交付給中國用戶,都有不少距離,所以小米才請了那麼多賽道專家”。
但歐洲研發中心並不是全爲征戰賽道創立,小米汽車希望形成類似寶馬、保時捷的研發體系:在賽車上研發、試驗新的技術,而後再將賽道技術不斷下放至量產車型中。
這是傳統豪華運動品牌常用的戰略手段。
相較普通道路,賽道用車對速度、溫度、耐久性等指標都有更極限的要求,賽道成績更是可以倒逼企業推動技術研發。小米SU7 Ultra能成功建立“高性能電車”標籤,原因便是其在多個賽道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消費者更願意爲“源自賽道”的技術支付溢價。同時,賽道技術的下放,也會讓小米其他車型具備更加“可靠”的技術標籤。
在歐洲佈局研發中心、吸納賽道技術人才,小米希望能夠快速吸收歐洲百年汽車工業的優秀經驗。
這不僅是小米SU7 Ultra 紐北限量版挑戰的繼續,更是小米汽車向“高性能”品牌進階的重要一步。
出海歐洲,小米汽車向全球市場突破
此前,雷軍曾公開透露,爭取2030年之前在歐洲銷售小米品牌的汽車。
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汽車出海銷售業務籌備組目前已經在德國杜塞展開工作。有意選擇合適時機,先在西班牙、德國與法國等地試水銷售。
相較其他中國車企,小米汽車在歐洲銷售的優勢明顯。
在小米汽車業務啓動之前,海外市場營收佔集團總營收比例已超過50%。尤其是在歐洲,這個全球公認的高淨值市場,小米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一度達到了18%,位列歐洲第三。
小米在歐洲市場,的確已經具備一定的品牌認知度,這是小米汽車出海的基礎保障。
SU7與SU7 Ultra還填補了歐洲市場,新能源高端性能車的市場空缺,傳統豪華品牌如BBA,其性能車系列目前仍以純燃油或混動形式爲主。
寶馬M-Power系列目前尚無電車在售,僅有疑似iM3的高度僞裝車在進行路測;奔馳在2023年推出過一款高性能電車EQE AMG,由於售價高達10萬歐元以上,這款車型在銷量上較難取得突破。
以更實惠的售價、更領先的性能表現、以及更優秀的智能化能力進入歐洲市場,小米SU7與SU7 Ultra在產品層面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但阻礙依然有。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在國內已初見成績。但在海外市場,小米依然面臨着品牌高端市場認知不足的問題。
在國內售價超過20萬元的小米SU7、售價超50萬元的小米SU7 Ultra,其海外售價將會更高。並且,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還會進一步增加小米汽車出海的成本。
整車出海對小米而言,挑戰並不小。有產業人士向36氪透露,“現在沒收到要做歐洲本地化的需求”小米汽車目前在歐洲的動作,主要還是刺探歐洲市場反應,以及跑通小米歐洲出海的流程。
從慕尼黑研發中心的賽道專家,到杜塞爾多夫的市場前哨,小米歐洲佈局直指品牌高端化的進階路:能否成功將圈速成績轉化爲品牌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