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華爲5折租房,員工凌晨排隊搶租

“小米青年公寓把租金打下來了”,應屆畢業生李俊激動地說。

近日,小米集團副總裁張劍慧在社交媒體平臺發文稱,小米集團打造的小米青年公寓正式落成。雷軍本人也表示:這是爲小米年輕工程師打造的員工公寓,月租金1999元,應屆生優先入駐。

小米青年公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定泗路,租金均價1999元/月大約相當於項目2公里範圍內普通住宅小區整租租金的四至五折,全部2658套房正在陸續放開接受預訂。

作爲職場新人,李俊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租到了首套住房,他難掩興奮之情,瞬間成爲了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的“鐵粉”。

小米青年公寓不是常規的長租公寓產品,而是定向小米員工的“福利房”,作爲即將入職小米的應屆畢業生,李俊接住了第一波“好運”。

每年6月,全國各地高校迎來了“畢業季”,根據教育部,2025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這一數字刷新了歷史紀錄,龐大的人羣涌向就業市場,租房成爲了他們面臨的首要挑戰之一。

在上海,即將從全國各地入職華爲練秋湖研發中心的應屆畢業生們,也正在爲租房的事情煩惱。

多年來,大廠員工福利持續多年領跑行業,爲了增強人才競爭力,解決員工居住問題成爲大廠職能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時代財經瞭解到,剛剛啓用不到一年的上海練秋湖研發中心,也爲員工提供了5500套自建租賃式公寓。

在大廠住房福利的類型方面,除了常見的低價租賃公寓或者租房補貼,還有阿里、騰訊曾爲員工提供高額免息購房貸款,華爲、小米、格力更是等親自下場爲員工開發房地產。

小米、華爲5折租房,員工凌晨排隊搶

“哭了”,入職小米集團將近一年的2024屆畢業生黃華,看到新同事一個一個地“曬單”,羨慕地說道。

時代財經瞭解到,小米北京青年公寓全部2658套房面向2025屆校招應屆生優先開放,遵循先到先得原則,剩餘房源再依次接受2024屆、2023屆、畢業三年內的社招員工以及2022屆應屆生輪訂,因爲便宜且居住條件更好,許多往屆員工擔憂輪候時房源可能已所剩無幾。

難度更大的是小米南京青年公寓,僅566套房面向全體員工開放,在接受線下預訂的首日凌晨四五點(7月1日),南京公寓的大堂門口早已排起租房隊伍,房源當日全部租滿。

北京公寓和南京公寓的租金均價爲1999元/月,不過,兩地的小米員工告訴時代財經,實際價格是根據房源的具體情況實施一房一價。其中,北京公寓戶型均爲單間,最低月租可低於均價數百元,最高月租也僅2000餘元;而南京公寓戶型豐富,租金介於1599-3399元/月。

與周邊小區的租房行情相比,小米公寓的定價可以說是大打折扣。貝殼找房顯示,北京公寓2公里範圍內普通住宅小區整租租金爲4400-5900元/月,而合租房一個房間的租金在1730-2430元/月;南京公寓周邊整租租金爲2700-6000元/月,南京公寓最貴戶型104平方米兩房一廳月租3399元,而在市場上,這樣的價格只能租到面積僅爲60-70平方米的小區住宅。

價格競爭力是大廠租賃公寓搶手的主要原因。6月,爲緩解“畢業季”租房壓力,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的華爲練秋湖研發中心,向員工開放了自建租賃式公寓“西岑公寓”最後的E區,目前,40-48平方米單間的租金爲1800-2160元/月。可以對比的是,華爲練秋湖直線距離5公里範圍內的普通住宅小區僅有華岑佳苑,兩房一廳的整租租金超過5000元/月。

儘管西岑公寓的物業、水電、供暖製冷等收費標準存在爭議,不少員工認爲綜合各項費用後租金不算便宜,但華爲員工謝勐表示,同樣的價格很難在市場租到同樣配置水平的房子,“並且由於通勤較近,我是非常滿意的”。

時代財經瞭解到,去年10月14日,華爲練秋湖迎來了首批進駐員工,根據規劃,這個面積相當於233個足球場的研發中心以終端芯片、無線網絡和物聯網研發等業務爲重點,引入的科技研發人員預計將達3萬至4萬名。爲此,華爲配備了一個自建租賃式公寓項目,房源數量超5500套。

大廠捲住房福利,

華爲、小米下場開發房地產

多年來,大廠的員工福利一直位居各大企業之首,涵蓋薪酬、辦公環境、餐食補貼、健康保障等多個維度。其中,住房福利作爲員工最爲關心的福祉之一,逐漸成爲大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小米青年公寓在北京、南京兩地上線之後,小米集團副總裁便公開表示小米青年公寓是青年人才的福利專項,“第一批開放北京和南京公寓,未來也會有武漢”,她強調,南京和武漢是小米除了北京之外的另一個萬人研發基地。

先後就職於3個大廠的IT工程師王皖告訴時代財經,自己工作過的其中2個大廠就以租賃公寓或租房補貼的形式向員工提供了住房福利。據其介紹,自己就職於深圳華爲期間,公司便面向正式員工低價出租房源,不過由於房源數量遠小於需求,申請之後按照先後順序輪候,一房一廳耗時數月,搶手的兩房一廳則需要更長時間,據時代財經瞭解,這一現象目前仍然存在。

實際上,租賃公寓或者租房補貼是大廠常見的住房福利。在一線城市,租房補貼的常見金額是每月1000元至2000元,個別大廠曾提高至數千元。由於大廠員工收入較高,在房地產市場的上行週期,租房補貼上漲甚至引發房東漲租。

大廠住房福利的形式多樣化,阿里和騰訊已在公司內部執行多年的免息購房貸款政策,甚至與績效掛鉤,作爲既能吸引人才又能推動公司發展的一種激勵手段。

其中,阿里的相關政策具體爲“ihome計劃”,該計劃在2011年首次推出,至今仍在執行,時代財經獲悉,申請條件之一是員工“服務期滿兩年,服務期計算不包括事假和病假時間”,貸款金額上限爲一線城市貸款80萬元,二線城市60萬元,其他城市40萬元。

騰訊的“安居計劃”同樣從2011年執行至今,目前,騰訊面向深圳員工提供最高90萬元的免息購房貸款,申請條件之一是入職滿2年且近期沒有低績效,據時代財經瞭解,騰訊的績效評估週期爲一年2次,主流績效檔位爲2星、3星和5星,其中,2星屬於低績效。

更有大廠親自下場做房地產開發,爲員工提供可購買的福利房,至少包括華爲、小米和格力。根據時代財經的統計,2015年至2020年五年間,華爲曾在東莞松山湖板塊拿下15宗商住用地專門用於建設人才公寓,總佔地面積94.9萬平方米,總拿地價62.28億元,部分房源在滿足條件後,可供員工以低於市場價購買,但限制轉讓。

小米的地產版圖也不小。2018年,小米聯手華潤置地,以26.57億元的價格競得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未來科學城一宗4.7萬平方米F2公建混合住宅用地。後於2021年,小米再次出手,以3.03億元的總價競得武漢東湖高新區一宗宅地,根據出讓條件,該地塊所建房屋銷售對象爲小米集團隸屬的正式員工。

大廠在住房租賃或自建住宅方面的種種動作,頻頻引發外界對其“進軍房地產”的揣測。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房地產開發並非其核心目標,更像是服務於員工安居的一種福利手段。

本文源自:時代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