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參訪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 彰顯臺灣自我防衛決心
臺灣防衛韌性委員會副召集人兼副總統蕭美琴7日應邀參訪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瞭解該館作爲地方創生基地的發展,以及乙未義軍保鄉護土的歷史脈絡。(呂麗甄攝)
臺灣防衛韌性委員會副召集人兼副總統蕭美琴7日應邀參訪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瞭解該館作爲地方創生基地的發展,以及乙未義軍保鄉護土的歷史脈絡。(呂麗甄攝)
臺灣防衛韌性委員會副召集人兼副總統蕭美琴7日應邀參訪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瞭解該館作爲地方創生基地的發展,以及乙未義軍保鄉護土的歷史脈絡。她肯定地方文化保存與活化的努力,並強調臺灣歷史應被更多人認識,以展現臺灣人民長久以來的自我防衛決心。
蕭美琴副總統7日下午抵達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由導覽員張維翰帶領參觀,詳細介紹館內展示的歷史文物與文化背景。參觀結束後,副總統與總統府資政姚嘉文、顧問張維安、林本炫、委員賴世若、顧問李錫揚、銅鑼鄉長謝昌年、代表會主席林九炲、理事長曾增南、縣議員羅貴星等人舉行閉門會議,討論地方文化保存與推廣的相關議題。
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原爲銅鑼火車站旁擁有90年曆史的轉運站老倉庫,於2021年經地方管委會推動轉型爲文化館,並在苗栗縣文化觀光局輔導下納入文化部地方文化館系統。該館內設有全臺唯一的民間乙未特展室,展出諸多珍貴文物,包括由壽山石復刻的臺灣民主國之璽,以及義勇軍大統領吳湯興的「統領義民各軍官防」,見證1895年乙未義軍在銅鑼奮戰的歷史。
蕭副總統表示,地方歷史文化的保存與推廣是跨世代共同努力的成果,這次參訪讓她更深入瞭解苗栗銅鑼的歷史背景,也讓1895年臺灣人民抗日的故事得以被更多人認識。她指出,在國際場合,外國政要經常關心臺灣人的自我防衛決心,而歷史就是最好的證明,1895年的義勇軍雖然處境艱難,仍奮勇抗敵,如今臺灣已擁有自己的軍隊與國際盟友,更應讓世界瞭解臺灣人民對保衛家園的決心。
針對地方文化推廣,蕭副總統提到,臺灣歷史應透過多元方式傳播,例如書籍、電影、郵票、漫畫等,讓更多人認識臺灣的抗爭歷史與民主發展脈絡。她也認爲,政府在外交場合可更多運用本土文化紀念品,強化臺灣的文化認同與國際能見度。
姚嘉文資政則表示,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的運營主要仰賴民間力量,雖然獲得部分政府補助,但人力與資源仍需地方共同支撐,因此希望政府高層能夠更加重視,給予實質鼓勵。他並提到,臺灣歷史長期未受到足夠關注,未來應透過影視作品等方式推廣,如1895年八卦山戰役這樣關鍵的歷史事件,應獲得更多拍攝與推廣資源。
此次參訪除了肯定地方對文化保存的努力,也呼籲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投入歷史文化推廣工作,讓1895年義勇軍保衛家園的精神持續傳承,成爲當代臺灣韌性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