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聯發科」奕力收購T-CON突圍關稅風暴!樑公偉領軍再出發 三線搶進筆電、車用、工控市場

作者:林苑卿

全球筆電驅動IC二哥奕力-KY取得聯發科T-CON技術授權後,將戰線延伸至非驅動IC,除了避開紅海市場之外,也有機會在關稅風暴下維持營運成長態勢。

IC設計龍頭聯發科轉投資的奕力-KY,爲全球第二大筆電驅動IC公司,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去年由晨星科技創辦人暨前董事長樑公偉,攜手原奕力科技團隊重新掛牌上市,樑公偉當年打造的晨星爲電視晶片龍頭,還贏得「小聯發科」美稱,此次領軍再出發,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奕力再出發》戰略掀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底,奕力以1.5億美元,正式收購聯發科旗下T-CON(時序控制晶片)資產與技術授權,預計5月將開始挹注獲利,這起收購案被視爲公司擴大「非驅動IC」戰線的起手式,是這波關稅戰風暴中逆勢突圍走出成長的致勝底氣。

原名爲ITH-KY的奕力,前身爲奕力科技,曾在2011年風光上市,16年被聯發科孫公司—晨發,以現金36.6億元正式合併後下市,隨後18年聯發科將觸控產品分割並併入奕力,使其同時具備觸控和驅動IC兩大核心技術。隔年爲引入外部資金,而成立ITH。2020年,聯發科將ITH出售給私募基金東博資本,東博資本再陸續將股權轉售給策略股東,即使如此,至今聯發科仍是奕力的單一最大股東,持股約11.91%。

今年2月,奕力發佈重訊宣佈,以1.5億美元取得聯發科旗下的T-CON相關營業資產及技術授權,但不包含相關技術團隊人員;不過這起交易案後,已有數10位聯發科T-CON團隊加入,這起40億元新臺幣的收購案,對公司分散營運風險,扮演重要扭轉意義。

若攤開奕力財報,可以觀察到公司來自中國手機客戶的營收佔比高達7成,「爲了讓公司營收來源達到比較健康的配比,所以我們正要積極拓展筆電、車用與工控的市場。」奕力董事長樑公偉接受《財訊》專訪時,直接點出此一收購的真正目的。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奕力總經理陳泰元更透露,「透過T-CON與驅動IC搭配,公司過去在全球筆電驅動IC市佔穩居第二,希望藉此再挑戰龍頭寶座。」這樣的野心早已提前部署,「早在2、3年前,就已跟聯發科展開合作,直到去年公司掛牌上市,更加速這項技術正式移轉。」他說。

「除了筆電企圖挑戰全球第一,T-CON也能擴展車用與工控等其他產品應用。」陳泰元因此肯定地預期,手機應用營收的佔比將可降至6成以下。

據瞭解,聯發科T-CON業務每年約在20億元規模,主要供應筆電與顯示器應用。別看這樣的營收,只佔奕力去年營業額約一成,陳泰元強調,借重聯發科T-CON的技術,將加快開發非驅動IC產品線,目前已提供整合驅動IC與T-CON的整合方案,以因應筆電客戶窄邊框螢幕設計等要求,提升筆電產品的完整度與競爭力。

想當然爾,奕力透過這次併購,可以從中取得現成的技術、團隊、設備、存貨及相關資產與客戶,可以更快速地擴大在筆電以外如車用與工控市場的市佔。

聯發科助攻》佔市場先機

重新掛牌上市的奕力與樑公偉早有淵源,當年合併奕力科技的晨發,母公司就是樑公偉所創的晨星科技,樑公偉在接受《財訊》專訪時透露,原本規畫在12年聯發科宣佈購併晨星後就想退休,卻因爲中國商務部延宕至18年才覈准兩家公司的合併案,而這段期間,他因仍擔任晨星董事長兼總經理,當年晨星收購奕力後,仍由他負責管理,言下之意,對奕力這家公司的業務,他並不陌生。

他更指出,聯發科出售奕力持股給東博資本後,他很快又被東博資本延攬接下奕力董座大位,「其實我遲遲無法正式退休,卻也因此有機會見證奕力從被收購進聯發科集團、一路成長的過程。」他笑着說。

樑公偉認爲,經營奕力與過去經營電視晶片爲主的晨星,思維截然不同。「與電視主晶片不同,顯示驅動IC的跑道多,例如尺寸、應用、面板材質多樣,所以有很多可以發揮的地方,你看聯詠連年都可以站穩臺灣前三大IC設計公司,可見這個市場的規模足夠大。」

然而,他也觀察到,驅動IC市場競爭者衆,經常會有後進者前仆後繼進軍市場,要存活下來一定要有真本事,樑公偉回憶,之前奕力開發的產品會需要改好幾個版本,才能拿去量產;併入聯發科後,經過紮實的產品設計流程洗禮,現在基本功已經練好了,幾乎是做一版就可以量產。

而早在奕力科技,聯發科與奕力的合作已多次奏效,樑公偉回憶,約在16年前,市場需求自DDI(顯示驅動IC)轉向整合觸控功能的TDDI(觸控與驅動整合晶片)。

「當時聯發科正好掌握觸控IP(矽智財),便與奕力的驅動IC一拍即合,迅速推出TDDI產品,成功搶下市場先機,奕力也憑此一舉攻下中國前五大手機品牌訂單。」樑公偉直言:當時正值市場缺貨,我們趁此缺口滲透,訂單涌現,業績與出貨量迅速超車同業。

後來,19年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開始大行其道,奕力也在很短時間內,與面板廠商合作開發出驅動IC新產品,並且掌握到客戶與銷售量,再一次成功彎道超車。

有了聯發科數次助攻的佳績,樑公偉預期,「除了筆電,下一個成長引擎在車用。」他說明,「奕力在車用雖然比較晚切入,這是因爲產品驗證週期比較長,目前相關解決方案已慢慢放量,特別是未來一臺車使用螢幕將會從1片增長爲3片,市場深具成長潛力。」

押寶AI》帶動換機熱潮

最後,樑公偉看好AI推動PC、手機等終端裝置換機潮的動能,預料將帶動驅動與非驅動IC的需求同步走揚,《財訊》雙週刊指出,目前,奕力已開發出整合演算法的驅動IC,讓螢幕顯示可更快依據使用者喜好完成設定,如色溫、畫面風格等,減少中央處理器的算力需求與耗電量,預計首款終端產品將會是OLED旗艦手機。

延伸閱讀:

白沙屯媽祖進香現身第一排!羅麗芬從胎記女孩走到金釵團長 背後藏洋蔥故事

研華睽違11年重返Computex!發表邊緣AI新品 劉克振:關稅與匯率影響利潤,但公司已有因應

破除AI放緩疑慮!洪麗寗:緯穎卡位馬國主權AI、美國製造一定要做

波克夏股東大會5大重點一次看》貿易和關稅不該成爲武器!川普亂世下,股神巴菲特給投資人哪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