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也能玩大局!川普訪中東 它憑1優勢成「美國外交百寶箱」
CNN報導指出,卡達參與多次國際談判,正是「以小搏大」的典範。(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顯然希望美國能更像他此行首度外訪所造訪的中東海灣國家,然而,川普對海灣國家的高度關注,同時也突顯了這一地區在地緣政治與經濟上的崛起。沙烏地、卡達與阿聯等富含石油的國家,正透過其財政實力推動全球權力重心從西方向東方轉移。
CNN報導,這一點在卡達表現得尤爲明顯。這個面積小於美國康乃狄克州、人口僅250萬的國家,如今已成爲全球外交的支點,對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政府的外交政策都不可或缺。它牽線調解各方衝突國與敵對勢力,包括美國、伊朗、俄羅斯、烏克蘭、哈馬斯、以色列、黎巴嫩及其內部派系、塔利班、剛果與M23反叛軍。只要有戰爭需要結束,或有人質需要獲救,卡達幾乎都會以「迷你聯合國」的姿態參與其中。
報導指出,川普對中東海灣地區大規模開發模式的讚賞,難免讓人聯想到他在國內的政治渴望。白宮將川普這次出訪定調爲以經濟爲主的行程,但他在卡達的停留將強調美國經濟與安全政策之間密不可分的結構。
卡達正是「以小搏大」的典範。爲了在充滿邊界衝突與暴力威脅的地區中保障自身安全,卡達設法讓自己成爲美國及其盟友不可或缺的存在。隨着國際地緣政治秩序日漸鬆動,卡達政府憑藉調解頑固敵對方的能力,成功在全球舞臺上打造出自己的聲譽,甚至處理的是千里之外的衝突。
卡達的外交部可能是全球最忙碌的之一。該國參與了以色列對加薩戰爭期間的人質釋放與停火談判,並向巴勒斯坦平民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人道援助。它在美軍撤離阿富汗時扮演了關鍵角色。本週,卡達與埃及共同斡旋哈馬斯,以促成美國籍人質亞歷山大(Edan Alexander)在加薩的最後釋放。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成爲國際棄兒,但卡達仍保持與莫斯科的溝通渠道,協助促成多批在戰火中受困的烏克蘭兒童獲釋。卡達還在美國拜登政府與委內瑞拉馬杜羅政權的談判中擔任中介,促成10名美國人獲釋。目前卡達也正主辦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獲盧安達支持的M23叛軍之間的和平談判,旨在結束造成數千人喪命與人道災難的戰事。
卡達願與極端組織對話的立場,時常惹怒其鄰國,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雙方曾多次陷入外交斷裂。美國方面,由卡達政府資助的半官方媒體「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常遭批評立場偏頗。華府多位國會議員曾呼籲政府應斷絕與卡達的關係,理由是該國容許塔利班、哈馬斯與穆斯林兄弟會等極端組織成員在當地生活與活動。
然而,卡達的「開放門戶政策」對美國外交卻屢有助益。卡達能與美國政府難以接觸的對立方對話,成爲美國總統手中的外交代理工具,也反映出整個中東地區正走向崛起。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庫克(Steven Cook)在一場簡報會中表示:「沙烏地正在調解烏俄衝突;阿聯協助將被俄國錯關的美國人帶回國;卡達則在加薩問題上扮演重大角色,協助爭取停火。而現在連阿曼也深度參與,不僅涉及伊朗核談,也在與胡塞武裝接觸。」庫克補充:「川普政府似乎將海灣國家視爲最可信的對話者,而非歐洲盟國或其他條約夥伴。」
不過,在「空軍一號風波」中,卡達一貫靈巧的外交手腕似乎失靈了。卡達提議贈送一架新型747專機,作爲美國總統新專機服役前的過渡方案,此舉遭到批評者猛烈抨擊,指其意圖明顯,是試圖影響這位交易導向、道德爭議不斷的川普,他本人還曾說「拒絕這樣的提議太愚蠢」。然而,這樣的禮物不僅可能違憲,美國情報單位還得徹底檢查這架飛機,確認是否被外國勢力動了手腳。
這項提議也讓外界再度聚焦卡達的人權紀錄。美國國務院指出,卡達存在政治迫害、限制言論自由以及司法體系不透明等問題。
部分共和黨人也對此感到警惕。肯塔基州參議員保羅(Rand Paul)週一在福斯新聞上表示:「卡達的民衆被剝奪參與政府的權利,部分宗教少數族羣在那裡也受到不公對待。我實在談不上是他們的支持者。」他補充說:「如果我們接受這樣的大禮,恐怕會影響我們評估其人權狀況的判斷力。所以,我不會收下。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爲這不是個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