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品重點領域發佈國家標準超六百項
孔德晨
標準作爲規範市場行爲、保障產品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準則,正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記者近日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獲悉,2024年以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圍繞消費品重點領域發佈國家標準618項,通過強化標準引領,深入推動消費品領域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爲高質量發展創造更爲有利的消費環境。
着力支撐以舊換新,加速推進大宗消費品標準升級。重點推動家用電器、家居裝飾裝修產品標準制修訂,發佈家電安全技術規範、傢俱結構安全技術規範等8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以及廚衛五金通用技術要求等227項推薦性國家標準。“這些標準的實施爲促進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同向發展,推動家電、家裝等大宗消費品以舊換新提供有力保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說。
着力增進民生福祉,加大特殊消費羣體用品標準供給。充分考慮嬰童的生長髮育特點、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變化,以及殘疾人使用產品的特殊需求,發佈童鞋安全技術規範、適老傢俱通用技術要求等57項國家標準,全面提升產品的健康、安全和舒適性能,切實保障嬰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着力提升消費品質,強化消費品標準提質擴容。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服裝服飾產品、化妝品和日用化學品、消費類電子產品、文教體育休閒用品等領域,共發佈數字化試衣、智能電視交互應用接口技術要求、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等153項國家標準,積極推進消費品數智化標準研製,大力推動消費品標準從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大幅提升消費品質量安全水平,滿足人民羣衆更高端、更智能、更環保、更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提升商品和服務質量、豐富消費場景,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和信用體系,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消費的吸引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胡穎廉對記者說。
着力改善服務消費,提升服務質量標準水平。面向社會多元化服務消費需求,發佈母嬰護理服務質量規範、旅遊景區質量等級劃分、售後服務無理由退貨服務規範等82項國家標準,對家政、旅遊、售後等領域的服務內容、服務流程、服務質量評價作出明確規定,推動服務供給能力和質量水平雙提升,有力支撐大衆舒心消費、便利消費。“改善服務消費,要從一家家店鋪、一個個街區做起,通過改善人民羣衆身邊的消費環境來培育消費的內生動力,讓消費者有感知有收穫,讓經營者有提升有口碑,讓監管者有擔當有作爲,不斷提振消費信心和激發經濟活力。”胡穎廉說。
去年以來,我國部署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相關產品的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2024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4.5%,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2個百分點,明顯高於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胡穎廉說。
胡穎廉表示,我國消費環境建設依然存在薄弱環節。消費者權益保護體制機制有待完善,關係人們衣食住行的消費痛點亟待破解,特別是跨境電商、早教培訓、預付式消費等領域維權“真空”和推諉扯皮現象突出。“近日出臺的《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對此提出具體舉措,例如強調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探索實行預付式消費資金託管模式,防範化解預付式消費風險;又如建立消費糾紛快速處理機制,做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召回工作。”胡穎廉說,“《方案》的出臺旨在進一步完善質量標準、信用約束、綜合治理、消費維權等制度,着力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