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2024年業績披露:頭部下滑、中小平臺起量

本報記者 鄭瑜 北京報道

隨着各大上市股東進入2024年年報披露潮,消費金融公司在去年的表現也浮出水面。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2023年總資產規模位列業內第二至第四位置的招聯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在2024年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與此同時,也有排名腰部以及尾部的中小消費金融公司交出亮眼成績。這一系列變化展現出了當前消費金融行業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也意味着行業已經迎來新的競爭格局。

頭部首次出現營收、淨利雙降

本次業績披露中,頭部增長乏力成爲討論焦點。

招聯消費金融營業收入與淨利潤首次同時出現降幅,興業消費金融和中銀消費金融淨利潤也出現降幅。

具體從大股東年報數據來看,2024年,招聯消費金融營收173.18億元,同比下降11.65%;淨利潤30.16億元,同比下降16.22%。興業消費金融營收100.67億元,同比下降10.36%;淨利潤4.3億元,同比下降79.25%。中銀消費金融營收71.62億元,同比下降8.85;淨利潤0.45億元,同比下降91.62%。

與此同時,也有中小消費金融公司以及行業新秀出現業績上升情況。比如根據郵儲銀行(601658.SH)發佈的年報顯示,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消費金融”)2024年營業收入75.41億元,淨利潤8.04億元,上年同期分別爲營業收入69.52億元、淨利潤5.22億元。

武商集團(000501.SZ)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湖北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188.58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34.59%;2024年實現淨利潤1.57億元,同比增長24.6%。

根據哈銀消費金融發佈的報告,截至2024年年末,哈銀消費金融資產總額達到243.69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14.01%,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99億元,同比增長13.46%;淨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11.03%。

4月10日,寧波銀行(002142.SZ)發佈寧銀消費金融業績。2024年度經營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寧銀消費金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9.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96%;淨利潤突破3億元大關,達3.03億元,同比增幅達50.17%。

有消費金融從業者表示,行業格局波動,主要歸因於線下資產表現不佳。

但也有消費金融公司高層對記者表示,業績與消費金融公司的表現不能簡單粗暴地掛鉤。“消費金融業務本質相對簡單。只要投入資源,就會產生業績。”

該高層對記者舉例表示,通過降低利率、加大廣告投放引流,同時加之較爲寬鬆的策略,業務規模便較爲容易起量,營業收入與淨利潤也可以快速增長。

在其看來,客羣結構和資產質量需要時間檢驗,業務成效不能僅看短期增長,而應該拉長時間線評估。

走向多元探索

據瞭解,面對消費金融市場一系列新形勢,各家消費金融公司也進行了更多元化的探索。

中郵消費金融方面表示,2024年,國內消費金融市場在宏觀經濟復甦承壓、居民消費信心波動背景下,呈現出“穩增長”與“防風險”的行業特徵。

“線下的抵押貸款業務我們已經暫停,現在公司主要發力新市民業務的小額信貸產品,希望通過助力新市民更快更好地適應、融入城市新生活。”某華中地區消費金融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消費者權益保護也成爲當前行業熱門話題。2024年年初,消費金融新規《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出臺,增加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專章。

中銀消費金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當前公司着力提升科技、風險、集中運營的核心能力,全面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與客戶體驗優化提升。

此外,2024年,招聯消費金融聯合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反詐中心、招商銀行開展多期反詐知識直播。

有學者就曾告訴記者,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僅是義務與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項工作,在風險教育過程中,也能幫助消費金融公司更好地拓展客羣。“一方面消費者可以更好了解到金融產品、金融服務、金融機構運行規則;另一方面方便金融機構向消費者進行充分的風險提示,這不僅有助於增強品牌的知名度,更有助於增強客戶對於消費金融機構的信賴度以及黏性。”

前述學者表示,如此一來,在踐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過程中,機構也可以獲得客戶更多的信任,從而建立正向溝通渠道,減少客戶投訴的產生,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在資產端,消費金融公司也在調整策略。有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隨着行業變化,當前公司在進一步壓縮通過助貸獲取流量的比例,更多地爭取自營業務的發展空間。

(編輯:李暉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