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席捲餐飲!活下來的只有兩種店…
人均60的餐廳哭暈,人均20的檔口笑醒!2025生存法則鉅變
上週出去遛彎觀察同行經營情況:
· 人均60的網紅餐廳:服務員比顧客多
· 門口15元炒飯攤:排隊20分鐘才能買到
消費降級的真相:不是不吃飯,是換個地方吃!
一、消費降級的3大特徵
1. 價格敏感度飆升,理智消費
2. 需求核心轉移,既要好吃還要衛生還要實惠甚至要更多但錢不變
3. 決策路徑縮短
· 以前:小紅書找店→打車前往→拍照打卡
· 現在:打開美團→按“價格從低到高”排序→點最便宜那家
二、2025活命策略:降維打擊
1. 產品做“減法”:砍掉30%銷量低的菜品,主推 “爆款套餐”,你可以仔細在觀察一下做得好的店。
2. 成本做“除法”,學會食材替代,人效提升,能耗控制,不摳根本沒錢賺
3. 營銷做“乘法”,多開發新渠道宣傳,抖音窮引流也別放過,私域鎖客
消費降級淘汰的不是餐飲,而是過度溢價的餐飲,或者說是還在做白日夢的餐飲人,我反正已經被市場打清醒了,再也不罵外賣平臺了
我自己感覺未來能活的店只有兩種:
1. 極致性價比型(便宜量大管飽,大米先生單人餐14.83個菜夠兩個人吃飽了)
2. 家庭廚房替代型(比自己做划算省事,這個目前還沒做起來,感覺有戲)
你的店在哪個陣營?我正在優化成爲第一種
#消費降維意味着什麼?##餐飲創業真的值得嗎?##餐飲人應該如何迎戰“消費降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