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訂席專員變漢來美食超業 年業績4.5億秘訣:生意是問出來的

漢來美食北區業務督導吳採凌。商業週刊提供

【文●方歆婷】

「您等我一下,我去把位子追出來」、「要請您補一下這次宴客來賓的年齡和國籍,我請主廚調整菜單」、「我們的LED螢幕很大,您們要播放的檔案要注意格式的設定。」

從訂位到菜單,她全都管!飯店開幕僅三個月就獲利

喬訂位、調整菜單,甚至管到客人的簡報格式,這些細節的掌控,都是今年才三十三歲的漢來美食北區業務督導吳採凌的日常。

她是漢來美食的超級業務員,在她和團隊努力下,臺北漢來大飯店成立才一年多,宴會廳營收就達四億五千萬元,僅比常年居業界第一的龍頭少三成。

不只如此,也超越原本預計需耗時兩到三年才能損益平衡的目標,開幕才三個月就開始賺錢,成爲漢來美食旗下三間宴會廳中最賺錢的場地,全年獲利貢獻逾四成。

甚至時間回到一年多前,當臺北漢來大飯店還是一片工地時,吳採凌就收到兩筆喜宴訂單,搶着要當開幕第一組賓客。

臺北是臺灣飯店的一級戰區,競爭激烈,沒有國際品牌光環加持的漢來,如何在宴會市場迅速佔下一席之地?

吳採凌能成爲超級業務員的關鍵是:她的目標從來不只是「成交」,而是「幫客人解決問題」。

她的英文名字叫Linda,在漢來的客人之間常流傳一句:「找Linda會有好處。」但這並不是她折扣給得特別大方,而是她總是積極迴應客人需求,使命必達。

例如,宴會廳旺季時,訂位一位難求,很常發生的例子是,客人的秘書打來訂位沒位子,但打給吳採凌就有,那是因爲她會去幫忙「追位子」。

一般業務員可能會請客人排候補,但吳採凌的做法是「您等我一下,我去把位子追出來。」因爲很多位子雖然看起來被訂走了,但實際上,有些客人可能訂了很多家,後來選擇別家卻沒有取消,她會一一確認、覈對,爲客戶爭取最後機會。即便最終仍無法安排,也能獲得客戶諒解。

還有,像新人辦喜宴時,常有創意需求,例如特殊進場方式或互動環節,有些業務員選擇直接拒絕,吳採凌則會想辦法協調各部門,幫助客戶完成心願。例如客人想在舞臺上煮紅酒代替倒香檳,需要另外接電使用電子鍋,一般業務可能害怕跳電婉拒客人,但她會詢問電機人員,排除跳電疑慮,幫客人完成橋段。

「宴會廳業務拚的是對客戶的積極度,」她指出,五星級飯店的設備往往相差不遠,客人選擇的關鍵其實在於業務的效率與迴應速度。

在派駐臺北前,吳採凌在高雄漢來大飯店的宴會廳負責建設業、扶輪社、婦女會等社團客戶,三年內,其管轄路線的年營收從一千四百萬元,成長到五千四百萬元。不到三十歲就被派駐到漢來的臺北市場前哨站「世貿名人坊」。

當時國揚集團創辦人侯西峰還曾擔心「這麼年輕耶,這樣可以嗎?」一手拉拔吳採凌的漢來美食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淑婷打包票,「可以!她絕對可以!」

比客人還嚴格盯細節不在職責內的服務也做到位

林淑婷觀察,吳採凌往往比客人自己還關注細節,把客人的宴會當成自己的宴會在舉辦,這其實就是經營好一座宴會廳的競爭力,「設備是固定的,軟體細節要能無限提升,才能做到超越客戶期待。」

吳採凌的熟客、華友聯集團董事長陸炤廷就印象深刻,「她會主動來提醒我們,是不是要爲賓客準備不一樣的菜色、有沒有忌口?」

她不只專注主人家,還會事先詢問賓客國籍、年齡,再協調內外場,讓客人的任何需求都能被即時解決。

平時,爲了幫客戶解決問題,即便是非她職責範圍的服務,如飯店內住宿與餐廳訂位、伴手禮準備,也都協助處理。

甚至,她會幫客戶解決客戶公司內的矛盾,這種更大的難題。比如,曾有客戶在選活動場地時,因公司內的高層希望在國際級飯店舉辦,因此不想在漢來下單,她會親自說服客戶的主管,帶他們實地考察,進而拿下訂單。

吳採凌的這種細心與多想一步,究竟怎麼練出來的?

她認爲,凡事都不能理所當然的看待,要多問、多想,才能深入理解客人的真實需求。

例如在培訓團隊時,她會跟團隊說,假如客人表示要「二十桌、二百二十人」時,不應直接用每桌十一人思考,要進一步詢問是否部分桌次爲十人、部分爲十二人?經詢問的安排,纔會更符合客戶需求。

而當吳採凌的目標不只是「拿下這筆訂單」,而是「幫客人解決問題」時,當心中想的不只是成交,而是更完整的服務客戶,她更進一步將解決問題的能耐,用在內部管理。

她剛調駐臺北,進入世貿名人坊時,公司對她的期待其實很單純,就是「認識企業老闆」,拓展人脈,爲整個集團以及將來的臺北漢來鋪路,創造更大效益。因此,提升毛利率、拚效率,一開始並不是她的首要任務。

化身數據化管理推手拚共好,帶團隊一起衝效率

但,她卻在任內爲世貿名人坊導入訂位系統,因爲傳統紙本作業讓訂位繁瑣,也難以掌握客戶需求,影響服務效率。「一個客戶的喜好,應該(透過系統紀錄)被大家都知道,而不是隻有我知道。」吳採凌說。

於是,她着手改革,推動數據化管理,建立客戶資料系統,不僅記錄消費習慣,更讓團隊能清楚掌握每位客戶的偏好,進一步分級經營,提高服務效率。

剛開始,團隊並不領情,想沿用紙本,不願花時間輸入電腦。但當大家發現數據化管理讓工作更省力、準確時,反彈聲音逐漸消失,最後成爲每個人離不開的工具。

這其實是她平常注重工作效率的延伸。例如,她把訂位日期手寫在桌邊行事曆上,電話一響立刻對應,不必再花時間查詢。高效,自然讓她能做成更多生意,也在客戶眼中更顯專業。

但我們好奇,難道客人的所有問題,都該無限制的滿足、解決?

吳採凌說,其實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並不是只聽話執行,而是站在客戶立場,多想一步,才能給予最好的體驗。

漢來美食臺北漢來大飯店業務部經理呂婉綺舉例,「就像客人說不要蔥花,並不是馬上幫忙挑掉,而是先了解原因。若是過敏,當然去掉;但如果只是個人口味,我們會解釋,這道菜最出色的地方,就在蔥花,去掉反而可惜。」 好的服務不只是滿足客戶,更要幫客戶理解選擇。

吳採凌習慣在宴會現場來回穿梭,細心檢查每個細節,並非只把一切交給現場服務人員。「我通常從早上十點待到晚上十點,但其實不覺得累,因爲能和客人聊天,建立更深的關係。」她笑着說。

這種發自內心的熱情且真誠的服務,正是林淑婷眼中「超級業務員」的關鍵:「當你有熱情,面對問題時,就會想方設法解決。」侯西峰也高度肯定吳採凌,短短几年就將臺北市場做出口碑,是相當傑出的主管。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說:「人生、工作成果等於思維方式乘以熱情,乘以能力。」吳採凌從高雄的小訂席專員,到臺北市場的關鍵戰將,正是這句話的體現。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週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優秀主管也掀「報復性離職」?最新調查:40%都想走人!爲什麼

比起主管,他們寧願「諮詢AI」!Z世代正在重塑新職場?

原來遺囑這麼簡單?1張白紙、1支筆就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