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的食堂又“火”了,學生反映青蟲蝸牛成“網紅”食材?

11月28日,上海奉賢區教育局發佈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情況通報。這次的主角,是奉賢區世外教育附屬臨港外國語學校的食堂。家長們最近在學校飯菜裡發現了些“特別的調味品”,比如青蟲和蝸牛。聽聞此事,教育局緊急啓動“護胃”行動,劇情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堪比一部校園版的懸疑大片。

事情一曝光,奉賢區教育局立刻召開了一場家長代表座談會。現場氣氛頗爲“熱烈”,家長們紛紛化身“偵探”,各抒己見。而教育局也表現出了高效率,決定立刻終止與原供餐企業的合作。這波操作直接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只要行動夠快,飯菜就追不上家長的吐槽。爲防止學生“餓肚子”,教育局迅速找來一家優質企業“接班”,確保孩子們在調查期間還能吃上放心的飯菜。

隨後,市場監管部門火速趕到學校食堂,把家長們“指認”的原輔料就地封存。經過一番抽樣檢測,味精、白糖、食用油、湯料紛紛“自證清白”,一臉委屈地通過了食品安全標準檢測。不過,家長們提到的青蟲、蝸牛這些“硬核”異物,確實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對此,監管部門已經立案調查,準備一查到底。

與此同時,衛健部門也沒閒着,開展了全方位的流行病學調查。經過嚴密排查,未發現任何羣體性食品安全事件。這也讓家長們稍稍鬆了一口氣,畢竟,“青蟲”歸青蟲,健康纔是頭等大事。

對於這次“食堂風波”,奉賢區教育局表示,學校主辦單位必須“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校領導和涉及人員,這次怕是要好好“背鍋”了。此外,教育局還打算以此爲戒,對第三方供餐企業、學校食堂、食堂從業人員進行更嚴格的監督檢查,力求“不再重蹈覆轍”。

教育局最後也不忘向媒體和社會各界表示感謝。畢竟,這次家長們的“火眼金睛”和媒體的輿論監督,成功讓這場“食堂大戲”得以曝光。教育局鄭重承諾,將和相關部門一起築起食品安全的“銅牆鐵壁”,讓孩子們吃得更安心,家長們也能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