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4生被老師躲避球K頭腦震盪!家長控「被校長咆哮」:不滿意可申訴
記者白珈陽/臺中報導
臺中市1對夫妻指控,就讀小學4年級的兒子上體育課時,遭陳姓體育代理老師以躲避球砸中頭部,造成臉部挫傷、紅腫,隔天還出現嘔吐症狀,醫檢後竟發現是腦震盪。家長認爲,陳姓老師施教不當,有多次被申訴紀錄,向校方反映卻未獲良好迴應,還一度被校長咆哮,「孩子受傷了家長當然會着急,卻被校長這樣吼,感覺很不好」,加上校方處理事情始終避重就輕,憤而向媒體投訴。
▲小學4年級男童體育課被陳姓代理老師以躲避球砸中,造成臉部挫傷紅腫。(圖/家長提供)
校方今天(20日)表示,本案經過校事會議決議,已懲處該名陳姓體育代理老師,並不再續聘,不過男童腦震盪原因是否與被躲避球打中有關,仍有待釐清,若家長對決議結果不滿意,可向教育局申訴。
男童母親受訪指出,事情發生在6月9日,當天有其他家長在羣組內反映有小朋友受傷,而當時兒子已放學抵達安親班,他們請安親班老師檢查兒子是否有傷勢,結果發現兒子臉上有傷,一問之下竟是在體育課堂中,被體育老師用躲避球砸到頭。
▲男童母親受訪。(圖/記者白珈陽攝)
母親說,當晚即帶兒子到醫院檢查,有挫傷、紅腫等傷勢,後來兒子出現嘔吐症狀,再次前往醫院,發現竟有腦震盪,且被診斷出有不敢再去學校上課、感到恐懼害怕等急性壓力反應,相當心疼孩子。
▲男童醫檢後發現有腦震盪。(圖/家長提供)
母親表示,經向校方提出檢舉通報,校方調查後竟聲稱兒子在6月10日,於校內遭1名女童以水壺揮到臉部,認爲腦震盪應是該事件引起,而非因被躲避球打到頭導致,「但只是一個揮動的動作,怎麼可能就造成腦震盪?這要多大的力量」,不認同校方調查結果,已向教育局申訴。
記者詢問男童,是否有被水壺打到頭?男童說,僅被揮到耳朵,且不是非常疼痛。男童也說,被老師用球K到頭之後,痛到沒有知覺,後來也不敢再上體育老師的課,因爲老師很嚴格,其他同學也稱老師丟球很大力,手都紅起來。
▲男童說,被老師用球K到頭之後,痛到沒有知覺,後來也不敢再上體育老師的課。(圖/記者白珈陽攝)
擔任學校家長委員的父親表示,事發當晚他們急於處理孩子傷勢,未接到校長電話,隔天他與其他家長委員前往學校瞭解情形,但纔剛進校長室,就遭到校長咆哮質問「憑什麼不接我電話?」,父親說,當下聽到的感覺很不好,作爲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孩子受傷當然第一時間要把小孩顧好,校長行爲令人不解。
▲男童父親擔任家長委員。(圖/記者白珈陽攝)
父親指控,聽聞其他孩子表示,該名陳姓體育老師在上課時會翹二郎腿、對沒聽到老師呼喚的同學用筆K他,或是僅因爲喝了口水,被要求「摸地跳」40下至60下、跑操場等處罰,認爲陳姓老師施教過當,小孩子不該受到這樣的待遇。事後他們將兒子轉學,兒子到新環境後適應良好,恢復過去開心模樣,但回想到陳姓老師、先前校長,還是會感到後怕。
媒體今天上午前往該所小學,原想採訪校長,但校長委由教務主任出面說明。教務主任說,經調查,該名陳姓老師上課時確實有家長反應比較嚴厲,但經過面談,老師有聽進建議慢慢修正,後來其他家長也說老師已改進許多。
▲學校校務主任出面說明。(圖/民衆提供)
教務主任說明當時躲避球課的情況,陳姓老師將小朋友分爲單號、雙號2個組別,老師把球丟給學生練習接球,但後來有家長反映有小朋友被球打到,校方即立刻聯繫老師詢問狀況,並將家長請到學校一起面談,陳姓老師也有參與該場會談。
針對男童傷勢是由何種原因引起?教務主任說,起初家長替孩子驗傷時,僅有臉部紅腫、挫傷,在會議之後家長又帶孩子驗傷,纔再加上腦震盪證明,期間還發生男童被女同學用水瓶打到,無法完全確定腦震盪是因哪一起事故引起。
教務主任指出,該名陳姓老師是代理老師,經校事會議後給予懲處,不再續聘;由於是代理老師,聘期僅1年,須每年都要經過考試才能教學,事件發生後對方可能認爲對學校造成困擾,今年未再報考,目前不在學校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