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中量子運算 美政府擬入股
美國政府正與多家量子運算公司洽談,以聯邦資金換取公司股權。圖/美聯社
美政府可能入股三大量子運算公司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政府正與多家量子運算公司洽談,以聯邦資金換取公司股權,此舉可能重塑新興科技領域的公私合作模式,鞏固美國在量子科技的全球領導地位。
報導稱,川普政府正考慮透過直接投資方式,成爲IonQ、Rigetti Computing及D-Wave Quantum等量子運算公司的股東。每家公司可望獲得至少1,000萬美元的聯邦資金,讓政府換取股權持分。
若此計劃落實,將是美國政府首次在本土量子運算公司中取得股權。自從川普二度執政以來,美國政府愈發積極透過各種方式干預科技產業,例如今年稍早宣佈投資英特爾以換取約10%英特爾股權。
儘管商務部官員強調,目前政府尚未與報導中提及的公司進行正式談判,但路透仍引述消息報導,政府投資量子運算公司的計劃將由商務部主導,透過晶片研發辦公室(CHIPS R&D Office)執行,由曾任量子運算公司高管的能源部官員達巴爾(Paul Dabbar)主導談判。
報導稱除了IonQ、Rigetti與D-Wave之外,Quantum Computing Inc.與Atom Computing也在考慮類似安排。
若政府與上述企業交易成功,將開啓美國科技投資新紀元。支持者認爲政府入股不僅能加速創新,還能確保關鍵技術留在國內。但批評者認爲此舉可能使公帑與私人資本糾纏,增加企業監管、國安審查及對外合作限制的風險。這些企業雖獲得聯邦資金與背書,但也可能面臨更多治理與估值上的挑戰。
若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項計劃顯示美國正在量子霸權競賽中積極佈局。中國、歐洲等國也在加速量子科技投資,美國必須確保自身不在全球科技競賽中落後。
然而,量子運算在誤差修正、量子位元擴展以及量子態穩定性方面仍面臨重大瓶頸,離廣泛商業化應用仍有多年。若是技術進展低於預期,政府可能持有尚未成熟的企業股份,增加財務與政策風險。此外,政府直接持股民營科技公司在美國罕見,可能引發國會與監管機構對公共資金使用、監管角色以及市場扭曲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