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發力,提“質”致遠

科技創新始於技術、成於資本。科創板成爲技術與資本之間的橋樑,推出創新且包容的制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向“新”發力的同時,“提質增效重回報”成爲重要任務。

六年前,中國經濟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科創板帶着推動經濟創新轉型的使命乘風而來,暢通資本活水,澆灌科技創新。

六年來,科創板受理了960餘家科技企業的IPO申請,其中580餘家企業成功上市,板塊總市值突破7萬億元,行業結構佈局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鏈形成了示範和集聚效應。成績的背後,中國科技創新已遍地開花,科技投資成爲一級市場的核心賽道,也成爲二級市場投資的時代新主線。

科創板建設這六年已成爲資本市場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動實踐。在研發強度持續加碼、資金活水持續灌溉之下,創新成果加快轉化,中國部分科技創新從追趕者逐步成爲超越者。

當然,中國科技創新的突圍與超越仍舊道阻且長,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仍舊存在堵點難點,比如,部分熱門領域資本過度扎堆,而某些“冷門剛需”遭到資本冷落。科創板的發展仍需要進一步破局。比如:支持優質未盈利企業上市,如何精準識別和判斷科技型企業的科創屬性和商業前景,如何保護投資者利益?等等。

過去六年,第一財經對科創板持續進行全景觀察,並邀請專業領域的學者、企業家、投資人、投行負責人等共同探討科創企業發展及科技投資領域的關鍵議題。

當前,資本市場逐步成爲大國博弈的重要舞臺。爲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佔據主導地位,全球各主要資本市場紛紛通過優化上市條件、新設市場板塊等制度改革創新,爲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加包容的市場環境,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吸引力,以搶奪優質上市資源。

這樣的背景下,作爲我國資本市場制度改革“試驗田”的科創板,市場各方更加期待它展現出與衆不同的競爭優勢,通過制度設計,吸引更多技術上自主可控、國家戰略上“剛需”,能夠突破“小院高牆”的硬科技企業掛牌上市,牢牢掌握住市場話語權與企業發展主動權。

就在科創板開市六週年前夕,證監會出臺科創板“1+6”政策舉措,上交所及時落地相關配套規則,提高市場包容性,以期更爲精準灌溉科技創新。

而從市場層面看,雖然近年來內外部宏觀環境複雜多變,但多方維護下市場回穩向好,加上政策上積極變化,業界期待科創板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定位更加明晰。

科創板開市六週年這個關鍵節點,第一財經再次推出《向“新”提質 第一財經•科創板六週年全景報告》,並邀請專業人士共同探討、尋找科創板乃至中國科技創新更優發展路徑。

過往皆爲序章,來日方值期許。科創板已經站在新的起點,繼續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推動投融資協調發展,科創板定能向“新”發力,提“質”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