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臺灣傳遞訊息 陸3先進登島駁船刷上舷號了

「東工」舷號401、402和403的登陸橋船。(微博)

中方1支大型駁船隊已刷上舷號,暗示它們已入列服役,而這被視爲北京威懾臺灣的最新軍事行動。

《南華早報》12日報導,3艘先進專用登陸橋船是東海艦隊工作艦,簡稱「東工」的一部分,今年6月被網友發現停靠在中方海灘,艦身上分別標有401、402和403的編號。而中方軍事專家宋忠平說,這些標記顯示,它們隸屬解放軍東部戰區,而「東」字也傳達了東海艦隊的概念。

無人機拍攝的影片在網上瘋傳,顯示它們分別了配備4根、6根和8根支柱。在登陸過程中,這些支柱會延伸至海牀,將船體撐離水面,並穩固定位。而船體的中段安裝了延長的橋面甲板,至於船首則配備了斜拉橋索塔。軍迷說,這些橋塔用以連接多個甲板段,形成約820公尺通往陸地的通道。

「打造這類駁船目的在於加速兩棲部隊的部署,」宋忠平指出,「透過使用艦上的延伸組件來解決『最後一哩路』的問題,提升作戰可靠性,並改善快速反應力。」

宋忠平說,這支駁船隊將在整個兩棲突擊行動中發揮作用,他並強調:「在出發點,無論是基本野戰港口,或基礎設施有限的臨時設施,這些兩棲登陸艦對快速裝載行動所需裝備至關重要。」

美國國防部在2024年中國軍力報告中指出,北京擁有全球船隻數量最多的海軍,戰鬥艦隊有超過370艘艦艇與潛艦。五角大廈說,美國已投入巨資,打造大批登陸艦和中型登陸艇,並認爲解放軍很可能自認爲,已擁有充分的兩棲突擊能力,得以對臺灣發動大規模軍事攻擊。

不過,分析指出,臺灣以山地爲主,至少70%的島嶼被山脈覆蓋。雖然海岸線長達1,560公里,但大多數地段並不適合傳統登陸作戰。從新北市到基隆港等區域,以及島嶼東部海岸線的絕大部分,主要由難以接近的懸崖及陡峭崖壁組成。即使是理論上可登陸的地點,如狹窄海灘,往往緊鄰人口密集的住宅區、農田或魚塭,這爲快速軍事部署帶來重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