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尿卻尿不出來?醫師示警:尿滯留不是小事 3情況快衝急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上廁所時「想尿卻尿不出來」可能不是小問題,美國泌尿專科醫師指出,這種情況往往跟尿滯留(urinary retention)有關,可能是膀胱已經裝滿卻無法排空,或者膀胱其實是空的卻仍有尿意。醫師提醒,如果發生3種症狀就是緊急狀況,必須馬上去急診,否則可能導致腎臟受損。
膀胱由肌肉纖維構成,就像一顆氣球,負責儲存尿液。底部有一個狹窄區域稱爲膀胱頸,與尿道相連。排尿時,膀胱肌肉需收縮、膀胱頸與尿道口放鬆,尿液才能順利排出。如果過程被阻斷,像是攝護腺肥大、便秘、藥物副作用、結石或神經訊號異常,都可能導致尿液無法流出。
尿滯留最常見於50歲以上男性。另有研究指出,70歲以上男性約有1成會在5年內出現急性尿滯留,到80歲時比例甚至接近1/3。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女性雖較少見,每年大約只有0.003%,但若有膀胱下垂或神經問題,也可能發生。
醫師提醒,這並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遇到的狀況。日常生活中的便秘就可能「卡住」膀胱出口,讓人突然尿不出來。此外,感冒藥或過敏藥中的去充血劑、抗組織胺,以及某些抗憂鬱藥、止痛藥,都可能造成排尿困難。其他可能原因還包括尿路結石、尿道狹窄、血塊及感染阻塞尿道口。若患有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糖尿病、脊髓損傷或中風,也可能導致控制膀胱排空的神經受損。
布瑞巴特強調,如果完全解不出尿且膀胱脹痛、腹部腫脹,甚至嘗試放鬆或排便後還是沒有尿液排出,這就是緊急狀況。他說:「遇到這種情況要馬上去急診,否則可能導致腎臟受損。」
另外,有些人毫無症狀,但超音波卻顯示膀胱內殘留大量尿液。這種「無聲型滯留」若長期忽視,恐導致感染或膀胱損傷。
醫師建議,平時要留意身體變化,如果有尿流變弱、需要用力,或夜間頻尿,不要只當作年紀大了;並且和醫師討論服用藥物是否會影響排尿。平常攝入足夠水分,避免腸道堵住、便秘影響排尿。
布瑞巴特呼籲,排尿問題看似尷尬,卻是身體的警訊。即早就醫檢查,不論是單純的換藥,還是必要時動手術,都能大幅降低後續風險。
美國泌尿專科醫師指出,「想尿尿不出來」往往跟尿滯留有關,如果完全解不出尿且膀胱脹痛、腹部腫脹,排便後還是無法排尿就是緊急狀況,必須馬上去急診。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