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千億級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大調整

中國在十多年探索增值稅留抵退稅的道路上,作出了一次重大政策調整,整體上對退稅更加謹慎。

8月2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關於完善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的公告》(下稱《公告》),決定自今年9月增值稅納稅申報期起,對相關行業採取新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稅務總局同日出臺《公告》配套文件明確具體徵管事項。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田志偉告訴第一財經,此次《公告》對現行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調整力度大,目的是提高政策導向性與精準性,降低徵納成本,提高徵管效率。

增值稅是中國第一大稅種,收入規模一年超6萬億元。目前增值稅實行鏈條抵扣機制,以納稅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後的餘額爲應納稅額。其中當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時,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會形成留抵稅額。而留抵退稅就是把增值稅期末未抵扣完的稅額退還給納稅人。

此前中國對於留抵稅額並沒有採取退還處理方式,而是讓企業將這一留抵稅額結轉下期繼續抵扣,此舉增加了企業資金壓力。爲了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支持企業研發創新,中國自2011年開始對集成電路等特定行業試點留抵退稅,2019年邁出一大步,即開始試行增值稅增量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退還比例爲60%。新冠疫情衝擊之下,爲了進一步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在此前政策基礎上,2022年擴大了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的行業範圍,更關鍵的是允許一次性退還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此舉使得2022年留抵退稅金額飆升至2.46萬億元,超過2021年辦理留抵退稅規模的3.8倍,是疫情期間國家給企業紓困的重要一招。

近些年來受經濟下行等影響,財政收入增長承壓,而剛性支出壓力不減,財政收支矛盾不斷加大。而實踐中,一些企業借留抵退稅騙稅案例相繼曝光,爲防範風險,留抵退稅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

在這一背景下,此次《公告》對現行留抵退稅制度作出重大政策調整。首先是享受按月全額退稅比例的行業發生變化。

《公告》稱,“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下稱制造業等4個行業)納稅人,可以按月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期末留抵稅額。

田志偉表示,製造業等4個行業延續以往政策,實施按月退還留抵稅額。而對原適用全額退還政策的批發零售業等行業,重新增加退還限制條件以及調整退還比例。政策的調整有利於提高政策導向性與精準性,表明國家大力支持製造、科技、綠色等相關領域發展。

這意味着,此前被納入全額退還增值稅政策範圍內的“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不再享受全額退稅,而是按一定比例(60%或30%)享受部分退稅。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副教授張子堯告訴第一財經,此舉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財政負擔,但同時保留製造業等4個行業全額退稅政策,反映國家優先支持上述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行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近年房地產市場低迷之下,爲支持房地產市場穩定,房地產開發行業也享受單獨留抵退稅政策。

此次《公告》稱,房地產開發經營業納稅人,與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稅額相比,申請退稅前連續六個月(按季納稅的,連續兩個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稅額均大於零,且第六個月(按季納稅的,第二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稅額不低於50萬元的,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第六個月期末新增加留抵稅額的60%。

田志偉表示,房地產開發經營納稅人繼續實行以往適用政策,將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開發經營納稅人限制比例定爲新增留抵稅額的60%,此舉保持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留抵退稅政策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壓力,是保障房開企業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衆多增值稅留抵退稅行業中,房地產開發行業退稅金額大。

“實踐中房地產業是否享受、如何享受留抵退稅優惠政策存在爭論。而此次《公告》單獨明確房地產開發企業適用留抵退稅政策具體情形,且體現政策連續性和一致性,給予該行業退稅支持。房地產業的行業特殊性決定了其留抵稅額總體規模相當可觀,此次留抵退稅政策的實施有望對房地產業的經營穩定和高質量發展起到有力支撐。”張子堯說。

除了製造業等4個行業和房地產開發行業外,其他所有行業適用的留抵退稅政策也迎來調整。

《公告》稱,除製造業等4個行業和房地產開發經營業納稅人以外的其他納稅人,申請退稅前連續六個月期末留抵稅額均大於零,且第六個月期末留抵稅額與申請退稅前一稅款所屬期上一年度12月31日期末留抵稅額相比新增加留抵稅額不低於50萬元的,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按比例退還新增加留抵稅額。新增加留抵稅額不超過1億元的部分(含1億元),退稅比例爲60%;超過1億元的部分,退稅比例爲30%。

而此前政策中,對這些行業新增加留抵稅額統一給予60%退稅比例,但新政策則對超1億元部分降低了退稅比例。

張子堯認爲,總體上看,此次《公告》對留抵退稅政策適用行業範圍有一定調整,退稅要求相較過往更加嚴格。這是從過往大規模減稅降費的普惠式減稅政策,向結構式減稅政策過渡轉變的重要標誌。

“這也反映隨着疫情退出,經濟逐步企穩,此前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適時退出。近些年地方財力緊張,大規模、高強度地留抵退稅已不適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需要予以調整。而出於風險防控需求,《公告》引入門檻和比例分級,旨在防止騙稅、濫用資金,並控制財政支出規模。”張子堯說。

此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對除了製造業等四大行業之外的行業,均設置了新增留抵稅額不低於50萬元的政策門檻。田志偉表示,這有利於減少偶發性以及較低金額的留抵退稅申請頻率,從而能夠降低徵納成本,提高徵管效率。

爲了確保《公告》落地,稅務總局發佈《關於辦理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有關征管事項的公告》,明確退稅相關征管細節。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以具體案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企業如何享受留抵退稅新政(詳見https://fgk.chinatax.gov.cn/zcfgk/c100015/c5242458/content.html)。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稅收收入110933億元,同比下降0.3%。其中國內增值稅42551億元,同比增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