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委會測試TCL、惠而浦等品牌的14款抽溼機:5款抽溼量略低於宣傳量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魏官紅
“消費者想要一個全能的抽溼機,在淨化空氣和抽溼效能都做得好,(但)根據我們本次測試發現未必能那麼理想。”
2月17日,在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以下簡稱香港消委會)最新一期月刊新聞發佈會上,香港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現場答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提問時表示,回看2020年~2023年,抽溼機性能表現經常參差不齊。相比2023年,2024年市場上的抽溼機表現明顯提升,這也代表着產品和科技的進步。只是在加裝HEPA過濾器後依舊錶現不一,消費者要留意自身需要和產品效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佈會現場瞭解到,香港消委會與香港機電工程署合作測試了14款壓縮式抽溼機的效能及安全程度,涉及TCL、飛利浦、惠而浦、東芝、LG等國內外品牌。
近年來,不少抽溼機以具備空氣淨化功能作宣傳,消費者自然期望這些新產品表現卓越。然而測試發現,8款可配備HEPA過濾器作空氣淨化的樣本去除顆粒物及甲醛的速度懸殊,去除甲醛的速度可相差6倍。
香港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鍾志勇教授在發佈會現場表示,消費者在購買抽溼機時,需要參考產品的標籤對抽溼機能源效率在標準環境下的標識。
消費者選購抽溼機時首要考慮是其抽溼效能。在標準環境下,有5款樣本所量得的每日抽溼量略低於其額定數值,偏差在0.5%至6.8%之間,仍在能源標籤計劃容許的公差範圍內。而在廠商環境下則有7款樣本量得的每日抽溼量略低於其額定數值,差異均少於8%,差異仍在國際慣常做法容許的公差範圍(+10%)內。各樣本在廠商環境下量得的每日抽溼量爲19.8升至29.8升,較其在標準環境下量得的高出約56%至82%不等(平均約69.7%)。
香港消委會表示,過往曾多次促請廠商不應採用不能反映實際使用情況的廠商環境所量得的抽溼量作產品標示及宣傳,現再次促請廠商應作出改進。
雖然能源效率反映了抽溼機的節能表現,但不同的家居環境對抽溼需求有所不同,會影響實際的電費開支。香港消委會以每年使用450小時計算(約90天,每次5小時),以每度電1.7港元計算,額定抽溼量較高的4款樣本電費約爲194港元至218港元,而額定抽溼量較低的10款樣本則介乎127港元至196港元不等,在額定抽溼量較低的樣本中最高與最低電費可相差約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