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通燈演變進化緩慢
李耀培認爲,待做好「行人交通燈倒數器」後,可研究裝設「行車交通燈倒數器」,但不能急於一時。(《堅雜誌》提供)
「1920年開始,汽車會已經在花園道和堅道那邊,開始設計了過馬路『去或停』的人手安排,到1934年香港才真正有紅燈。直到現在2025年,坦白說我們的『進化』緩慢,這麼多年到現在,我們仍未接軌到全世界在使用中的一些最新『智慧交通』做法。」
道路安全議會成員、中國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表示,香港自1934開始出現紅綠燈,而「行人交通燈」是最近20、30年纔有的事物,回顧香港交通燈的演變和更新,進程比較緩慢。不過,對於是否要在短時間內全面應用「行人交通燈倒數器」?他的態度是同意要比較穩妥:「香港人多車多,地方窄,馬路也窄。 換句話說要逐步去做,做了這些測試之後觀察一段時間,在綠燈倒數或加上紅燈倒數之下,看看行人的『衝燈』情況和整體失事率,找出最適合香港使用的模式。」
任何改變須以行人安全優先
「行人倒數器是爲了行人安全,有個倒數時間,讓行人知道何時有危險不要再衝。有了倒數器,目前全世界的測試結果都認爲對行人會比較安全。當然,是對大部分行人比較安全。對於少部分不遵守規則的人,你不可以說是倒數器不行,這是宣傳教育和執法問題。」李耀培強調,任何行人過路設施的調整或更新,最重要都是以行人安全爲優先。他支持逐步普及使用「行人交通燈倒數器」,甚至可以結合聲響輔助,照顧殘障人士需要,進一步提高安全性。
「我覺得行人倒數器是好的,對行人包括長者和殘障人士都是好事。除了倒數器,我們也要關心一些例如失明人士,我覺得過馬路設施聲響日後要跟着倒數的節奏,開頭可能比較慢,讓他知道可以開始過馬路,然後才逐步加快。」
增設「行車倒數」不能急
在社會熱議「行人交通燈倒數器」的同時,有聲音亦指可研究應用「行車交通燈倒數器」。據悉,香港運輸署一直有留意「行車交通燈倒數器」在世界各地的應用及效益,並檢視倒數器是否既能提升道路使用者的出行體驗,亦可以在香港的燈控路口安全運作,至今未有定論。作爲中國香港汽車會的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認爲「行車交通燈倒數器」與「行人交通燈倒數器」並不能相提並論,前者需要駕駛者重新去適應,貿然改變沿用已久的交通燈模式亦可能存在一些風險,他建議如要引進可先在低速區試行。
香港是國際大都市,需要與時並進,但裝設「行車交通燈倒數器」也不能急於一時,可以逐步先做好「行人交通燈倒數器」,循序漸進完善整個交通設施配套。(全文請見香港《堅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