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真   “供平過租”樓市轉向 新鴻基西沙大盤再次售罄

觀點網 新鴻基地產的新界西沙大盤項目Sierra Sea,熱度還在持續攀升。

5月15日,根據中原地產發佈,新鴻基地產位於西貢十四鄉西沙灣的住宅項目Sierra Sea第1B期於昨日啓動首輪銷售。截至當日下午7點半左右,以價單形式推出的160個單位全部售罄,折實平均呎價約1.06萬港元,較3周前推出的第1A(2)期高出約2.3%。

新地代理執行董事陳漢麟指出,首批單位涵蓋7夥一房戶,128夥兩房戶及25夥三房戶,實用面積302至807平方呎。售價方面,扣除最高15%折扣後,折實售價區間爲300.05萬港元至935.76萬港元,折實呎價在0.95至1.17萬港元。

事實上,對於第1B期開盤即售罄的結果,市場早有預期。開售前一天,第1B期已收到逾3.3萬個購樓意向登記,超額認購逾206倍,且該項目同系列第1A(2)期Sierra Sea前三輪銷售均均實現當日售罄。

在第1B期首輪認購期間,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便作出了“1Q清枱”的預判:“此次爲中美關稅戰緩和後首個開售的全新住宅項目,相信會延續上期火熱銷情。”

他指出,今輪銷售,新鴻基地產買家出席率達9成,超過一半爲上一期向隅客。同時,由於該項目鄰近科學園及中文大學,有穩定及持續的租客來源,回報穩健,吸引不少投資收租客入市。

銷售數據顯示,本輪售罄的160個單位中,投資客買家佔成交逾3成,最大手買家購入5夥,成交價逾2330萬港元,該項目周邊同類物業呎租爲40-50港元,租金回報率達4.8%-6%。

對於投資者來說,稀缺性正是吸引其入手的關鍵。一是景觀格局稀缺,該項目擁有少有“背山面海”的獨特格局——背倚馬鞍山,前臨西沙灣,70%單位可享受山景、海景或內園景觀。

二是土地稀缺,項目所在的西貢地區私宅供應占比不足10%,而Sierra Sea是該區域近十年來首個大型私樓項目;三是戶型配置稀缺,西貢區域住宅項目大多爲1000平方呎以上的大戶型,而Sierra Sea項目提供的住宅單位涵蓋一房至四房,選擇更爲靈活。

更爲重要的是售價優勢,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在項目認購時曾表示,集團貫徹以市價賣樓,將繼續爲買家提供夢寐以求的售價。

對比中原地產成交數據,西貢片區內擁有37年樓齡的匡湖居3期B座湖景閣高層B室於5月13日成交,面積522平方呎,成交價650萬港元,呎價爲1.245萬港元/平方呎。

西貢清水灣傲瀧2座2樓E室單元,5月12日成交,面積968平方呎,成交價1188萬港元,呎價達1.23萬港元/平方呎;傲瀧11座7樓D室,面積1522平方呎,呎價達1.74萬港元/平方呎。

以新界東來看,萬科香港旗下大埔上然第一期及第二期於今年3月公佈首張價單,折實平均呎價1.10萬港元及1.20萬港元,而Sierra Sea第1B期首輪折實平均呎價約1.06萬港元。

不過,陳漢麟亦指出,第1B期首批單位仍屬優惠價,未來將有加價空間。截至目前,不到一個月時間Sierra Sea已累積售出921夥,吸金超過50億港元。本週日將加推第二輪銷售,單賣376夥,另招標9夥。

按照如今出售速度,新鴻基地產距離項目盈利也不遠了。

據瞭解,新鴻基地產對Sierra Sea項目投入巨大。該項目歷經20年,通過收購地皮、原址換地及地段規劃調整,最終成型。僅補地價金額就高達196億港元。

該項目分爲A、B及C號三個地盤,新鴻基地產先於2017年向政府以159億港元完成補地價,每呎樓面地價近3200港元,創香港歷來最大額的補地價個案;2021年再進行次輪補地價,涉資約37.5億港元,當中住宅地盤補地價約37.2億港元。

因此,Sierra Sea項目也是新鴻基地產歷史以來最大型的私人住宅發展項目,共提供約9700夥,相等於接近一個沙田第一城的規模,首個期數第1A(2期)涉及781夥,而今次第1B期則涉及794夥。

在持續投入的成本中,新鴻基地產對項目未來銷售需要非常有信心。

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港元拆息及按揭利息回落不少,加上中美貿易戰緩和,這些因素均爲樓市打下強心針。同時,隨銀行港元存款利息下跌,相信可有更多資金流入物業市場。

樓市方面,中原地產陳永傑亦指出,加上港元拆息持續回落,供樓負擔進一步減輕,而租金則持續上揚,令樓市正式進入“供平過租”時期,相信“轉租爲買”及“買樓收租”的需求會大幅增加,對樓市起正面作用,買家入市態度轉趨積極樂觀。

據悉,5月14日,港元拆息全線向下,與樓按相關的一個月拆息再跌24基點,報1.32976%,爲2022年8月3日後新低,連續七日下跌。

5月15日微升至0.0575%,六個月拆息報2.65994%,一年期則報3.14405%,不過兩週拆息跌至0.76929%,爲2022年7月21日後最低。

香港傳真 一座城市裡的漫遊和畫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

本文源自:觀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