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川生物開展規模種植——智慧工廠育出致富菇
走進位於江西省黎川縣的江西祥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處處都是一派繁忙景象。育菌車間裡,機器不停運轉,正在裝袋接種菌苗;切菇車間裡,工人們分工有序,有的忙着採摘鹿茸菇,有的在進行分類處理。
“目前訂單生產已經排到了8月份。”看着剛被搬下生產線的成品鹿茸菇堆得滿滿當當,祥川生物董事長蔣祥鬆說,經過不斷髮展,公司已成爲一家集鹿茸菇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及服務於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科技育菌
“先進技術是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蔣祥鬆介紹,公司成立初期,鹿茸菇的生長週期爲90天至100天,公司瞄準縮短週期並提高產量的目標,下決心調整菌包培養料的配方。爲此,公司持續加大科研投入,聘請6名專職科研技術人員組成研發中心,負責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發。公司還與東華理工大學、江西省農業科學院開展合作,組建專家工作站,開展培育菌種技術研究,並進行現代化生產設備研發。
東華理工大學原教授饒軍是專家工作站的一員,也是祥川生物的“科技副總”。他進行了食用菌企業菌菇廢料循環利用技術研究,成功開發出菇柄廢料製作飼料、廢棄菌筒製作生物肥料等相關技術。
“我們一方面要優化傳統種植產業,另一方面要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合作,向現代化方向發展,不斷完善食用菌產業鏈,提升企業競爭力。”饒軍說。
在專家指導下,祥川生物成功對菌種、配方及工藝進行改良,每袋菌包產菇量由原來的500克提升到600克,生長週期縮短到50天。同時,公司與江西省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制定鹿茸菇工廠化生產標準。“公司還引進活性更強、萌發性和穩定性更好的母種,年增收400萬元。”蔣祥鬆說。
在菌菇培養房,一排排茁壯生長的鹿茸菇擺放得整整齊齊,一臺自動加溼機正在給鹿茸菇“淋浴洗澡”。“由於實現了科學生產,鹿茸菇沒有病蟲害,不需要使用藥物防治,是綠色、有機食品。”祥川生物總經理助理卞文韜說,此外,區別於其他食用菌,公司使用黎川縣德勝鎮特有的杉木作爲原材料,使口感比用白楊木爲原材料培育出來的鹿茸菇更脆爽,贏得了消費者喜愛,銷量持續增長。
智能生產
生產出鹿茸菇,需要經歷原料配方、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養、採收等工藝流程。新鮮鹿茸菇經過切菇、烘乾、分級,再進行包裝,最終通過冷鏈物流,輸送到消費市場。
“2022年年初,公司引進了新的菇房控制系統。通過新設備的精準控制,過去需要3名工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現在只需1名工人就可以完成。”卞文韜說,隨着公司設備更新和技術水平提升,出菇量及產品品質大幅提升,損耗進一步減少。
一直以來,祥川生物致力於推動食用菌工業化、智能化生產,將數字技術與食用菌生產深度融合,採用具備當前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化、標準化、工廠化食用菌生產技術,引入全套食用菌自動生產線,實現鹿茸菇生產全程溯源,確保質量安全。
在這裡,不僅是菌包實現智能化生產,菌種培養、菌包接種也由智能化生產線全程“代勞”。
“我們有兩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1分鐘可生產120根菌棒,整個車間可月產300萬根菌棒。”卞文韜說,完成接種的菌包會被送到全智能控溫、控溼的培養房中,待菌絲髮育成熟後,再轉入育菇車間。
恆溫車間裡,一排排鹿茸菇長勢旺盛,上萬個鹿茸菇菌棒整齊排列在多層培養架上,液體菌種培養技術和全自動接種技術的應用使鹿茸菇一直處於舒適的生長環境中,不僅有利於縮短食用菌生長週期,還能實現一年四季生產。
“工廠溫度、溼度、光照和滅菌等都由電腦智能控制,實現了食用菌生產智能化。”蔣祥鬆說,“按照機器一年運轉340天計算,公司年產量可達8000餘噸,實現產值1.8億元。今年,公司還計劃進入食用菌深加工領域,繼續擴大生產規模,拓展銷售渠道。”
聯農共富
每天早上,黎川縣德勝鎮黎明村村民李建平把家裡收拾乾淨後,就騎着電動車到祥川生物工廠上班。這種“兩點一線”的生活已經持續了5年多。
在祥川生物建設初期,李建平就看好村裡建廠的前景,前來應聘。“不少在外打工的人聽說後都回來了,一大批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李建平說,“如今,我已成爲車間負責人,每月有6000多元工資。家門口的工廠,既讓我們獲得更高收入,也讓我們享受到了更多的發展成果。”
祥川生物環保高效的工藝流程給黎明村和村民帶來了收益。“公司利用木鋸屑、玉米芯、豆皮、麥麩等原生態的農業生產廢料作爲育菌原材料,生產後的廢棄菌糠又用於有機肥生產或者燃料,既實現了綠色生態環保,又推動了資源高效循環利用。”蔣祥鬆說。公司將廢棄菌包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銷售給當地村民,作爲農產品有機肥料使用,降低了農業種植成本,讓羣衆得實惠,也讓土地更肥沃。
“原來我們都去縣城買肥料,價格比較高。現在從祥川生物買食用菌生產剩下的渣滓,價格便宜,安全性高。”定期從祥川生物採購有機肥的村民說。
此外,運用傳統工藝生產鹿茸菇,日產10萬袋需要130萬平方米土地。祥川生物採用工業化生產工藝,日產10萬袋只需6萬平方米廠房,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祥川生物不忘帶動羣衆致富,積極吸納周邊勞動力就業。公司不僅提供了160個就業崗位,還吸納了20名困難羣衆。
“發揮資源優勢,提高生產水平,這是公司持續努力的方向。如今,二期食用菌深加工項目正在建設,公司將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動農產品生產現代化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蔣祥鬆說。 (經濟日報記者 劉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