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爛,更令人難受的是平庸

上面這句話,是我看完新上映的電影《怒水西流》後琢磨出來的。

我進一步明白了“爲什麼自己每年能毫無負擔得跑去影院看近百部電影”——因爲我其實不怕看到爛片(那些題材不感興趣的片子就直接略過不看了,例如近期的《天堂旅行團》《我會好好的》),相反,如果是爛得非常有特色甚至鬼哭神嚎的電影,我還會饒有興致地聊怎麼爛(同期片子有《美國隊長4》、真人版《白雪公主》),至於爛得無趣的影片,一笑置之後第二天也就忘了(像今年的《刺蝟索尼克3》《平原上的火焰》)。

我其實更害怕像《怒水西流》這樣的電影:它不算爛,而且你看得出來編導和製作都很努力,演員的表演也保持了業務水平,可片子就是不好看,有技法但稚嫩、有想法但淺薄,似乎什麼硬性條件都滿足了,但細看過去愣是沒什麼優點。

這有點兒像面對“學弱”的卷子,心軟些的批卷老師可能勉強會給個及格分,換個嚴格點的直接就不及格了,關鍵是你還不忍心狠狠罵他……這一切歸根結底就兩個字,平庸。

稍微具體點來說,《怒水西流》作爲一部懸疑犯罪片,幾乎沒啥有嚼頭的懸疑感,連故弄玄虛都談不上,剩下爲數不多的線索,編導也恨不得都懟到觀衆面前,生怕大家沒有看到,每當你暗自嘀咕“不會這麼簡單吧?”,最後結果真就那麼簡單。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人物塑造和角色關係也很不理想,幾個重要的轉折和情緒點都是缺乏鋪墊的直給,想一出是一出,例如關小偉與閆慧茹一家這麼關鍵性的隱情,硬是要到後面收尾了才集中釋放出來,論觀感,與其說是反轉,不如說是發現“故事圓不過來了、人物太沒深度層次了、嫌主題情緒太單薄了”才臨時加戲——當然,這些情節應該是一早設計好的,可實際效果就像是不連貫的蹩腳改編。

《怒水西流》是導演兼編劇的馮勇沁的第一部長片,照理說不該太苛責一位新人……只不過創作這種事情吧,真的還是要看點天賦和靈氣的,馮勇沁的這個低起點,實在很難令人說出“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