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掃貨”銀行股,建行、工行等接連創歷史新高,港股通央企紅利ETF(513920)近1年累計漲超27%

近期,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多隻銀行股輪番創歷史新高。

ETF方面,港股通央企紅利ETF(513920)早盤高開高走,截至發稿,漲超1%。成分股中,光大環境漲超4%,中信銀行、中國有色礦業漲超3%。拉長時間線來看,截至7月1日,近1年該ETF累計漲超27%。與此同時,銀行ETF指數基金(516210)也小幅上漲,截至發稿漲0.27%。

消息面上,據證券時報,作爲中長期資金代表的保險資金,年內繼續大舉"掃貨"銀行股。年內包括農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和杭州銀行共5家銀行獲得保險公司舉牌(即持有股份超過5%),其中多家爲H股。同時,銀行分紅力度不斷加大。已有26家銀行落地2024年度利潤分配,疊加已實施的中期分紅,年度分紅合計已達4273.83億元。A股上市銀行響應政策推出中期分紅方案,目前23家已實施,合計派現2577.06億元。

開源證券表示,增資後國有行股息率攤薄影響有限,三年股東回報規劃提升分紅上限,銀行股仍具紅利價值。資本增強助力規模擴張,風險化解推動PB估值修復。外圍不確定環境下,國有行等紅利資產受支撐。經濟復甦中,客羣基礎好、財富業務突出的股份行及具區位優勢的城商行值得關注。這些銀行憑藉穩健經營和業務優勢,有望在行業發展中持續受益,展現長期投資價值。

國泰海通表示,港股紅利相較A股紅利有優勢:港股分紅比例、高股息資產佔比較A股更高,24年來港股紅利較A股紅利的折價和股息優勢略收斂,但考慮紅利稅後港股仍有優勢。港股和A股紅利資產投資邏輯一致:港股紅利行業結構較A股更分散,但防禦屬性的本質不變,體現爲市場震盪環境下超額收益明顯。港股紅利配置價值值得繼續重視:短期市場波動下港股紅利股息、估值優勢凸顯,中長期分紅監管強化+低利率環境支撐港股紅利資產表現。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臺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