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強子正回憶東平抗戰最艱苦的兩年

1942年,平阿、泰肥、大峰山區等抗日根據地大部變成了敵佔區。軍分區、專署、地委領導機關已轉移到長清西部(黃河西),軍分區主力部隊也不能在這一帶活動了。東平縣大隊突破重圍轉移到崑山一帶休整,東平縣、區黨政工作人員隱蔽起來,秘密地進行鬥爭。

日本侵略軍爲徹底摧毀我抗日根據地,對抗日工作人員進行秘密逮捕、誘降。我們在全縣黨員和抗日工作人員中加強了保密教育、民族氣節教育,要求他們以黨和人民利益爲重,不出賣黨組織,不出賣同志,不叛變自首,不怕犧牲生命。可是,一些抗日投機分子和意志薄弱者,經不起艱苦鬥爭的考驗,投靠了日寇,成了黨和人民的敵人,孫西元就是其中的一個。

孫西元本是個大地主、流氓,抗戰初期,他裝扮成抗日積極分子,當上了抗日民主縣政府的參議。1941年冬,抗日形勢惡化,抗日縣政府縣長崔宜平、縣委秘書趙效三找他談話,要送他到東平湖西抗日根據地去躲一躲。他口頭上答應得很好,可在暗地裡投靠了日軍,當了東平五區的僞區長,帶領漢奸隊到處抓我抗日工作人員。

1942年初,東平抗日民主縣長崔宜平在六區李圈活動,被孫西元的漢奸隊包圍,崔縣長在掩護其他同志突圍時受重傷,以最後的一粒子彈保全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氣節。不久,孫西元又在袁樓村逮捕了我工作人員郭浩,郭浩經不住敵人的嚴刑,投敵當了特務。2月初,孫西元得知我五區區委組織委員韓德林在家過春節,便帶領漢奸隊逮捕了他,韓德林供出了各村黨支部成員名單,當了日軍憲兵隊的特務。韓被捕後,縣委立即研究對策,要求五區區委馬上通知各村黨支部要提高警惕,防備韓德林叛變引起敵人大逮捕。一個多月過去了,沒有聽到韓德林投降的消息,也沒有一個人被逮捕,社會上顯得很平靜,一些黨員幹部便放鬆了警惕性。不料敵人在1942年3月10日午夜突然出動,對五區25個村莊同時進行了大搜捕,逮捕我黨員幹部和積極分子共108人,使五區的黨組織遭到嚴重的破壞。爲了暫避敵人的瘋狂逮捕,除四區區長趙潤卿、區委書記李敬堂仍在區裡堅持鬥爭外、二、三、五、六區的抗日工作人員及縣裡的黨政幹部便迅速轉移到東平湖西崑山縣根據地。他們到崑山後遇到了去地委彙報工作的縣委書記王賀成(邵浚羣),王賀成主持召開了縣委擴大會議,決定轉移到崑山的東平幹部進行休整,並派人回東平四區接領幹部到崑山縣。

4月中旬,全縣幹部在東平湖西進行了整頓,重新學習了《論持久戰》、《論新階段》,學習了我黨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文件,並進行了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教育,要求黨員不怕困難,不怕犧牲,艱苦奮鬥,在任何艱難情況下都要保持黨員的氣節,不投降,不自首,不叛變。在整頓中,縣委分析了東平對敵鬥爭的形勢,指出,東平已被敵人全部佔領,鬥爭將極其艱苦,每個黨員幹部時刻有犧牲的危險,但也指出了堅持鬥爭取得勝利的有利條件,其一、我們有上級黨的領導,不致迷失方向、其二、東平人民有極大的民族仇恨,親身體會到做亡國奴的痛苦,有高度的抗日覺悟、其三、共產黨、八路軍和抗日民主縣政府是人民所擁護的,廣大人民羣衆深感只有共產黨、八路軍才能救中國,只要我們堅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決依靠羣衆,相信羣衆,不失掉羣衆,就能堅持鬥爭,取得勝利。其四、我們的幹部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有高度的革命覺悟和民族覺悟,他們經受了幾年抗日鬥爭的鍛鍊,有豐富的鬥爭經驗,有不怕犧牲的精神,不管遇到多麼大的困難,都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鬥爭的。其五、敵人雖然安設了許多據點,但是,他們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我們土裡生、土裡長,熟悉道路。熟悉情況,應變能力強,處處能得到人民的保護。其六、我們以抗日根據地爲依託,有各地八路軍作戰勝利的鼓舞。其七、我們有堅強的基層黨組織,五區的黨組織雖然遭到了破壞,但是,其他幾個區的黨組織還有很大的戰鬥力。僅就五區而言,還有很多共產黨員、積極分子他們盼望着黨組織的恢復,如我們抓緊時間恢復黨組織,就會很快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其八、僞軍、僞組織,尤其是僞鄉、村政權,大多數是應付敵人的,鐵桿漢奸是少數,我們只要做好爭取瓦解工作,就會分化敵人,有一部分便會回頭抗日。

經過學習文件和對鬥爭形勢的分析,廣大幹部增強了堅持鬥爭的信心。個個摩拳擦掌,紛紛要求回東平開展工作。爲了摸清東平的情況,縣委曾兩次派人到東平各區瞭解一下情況。一次是強子正、朱華光到五、六區去,一次是李誠、鄭傑到二、三區去。這兩次到東平,我們瞭解到黨員、羣衆雖然有點悲觀情緒,但他們十分盼望我們黨政幹部儘快回到家鄉,領導他們同日本鬼子、漢奸進行鬥爭。縣委根據瞭解到的情況,決定早日回到東平湖東。

在休整期間,縣委書記王賀成到中共冀魯豫區黨委彙報工作,區黨委決定,王賀成調離東平,由強子正任縣委書記,趙效三任抗日民主政府縣長,李誠任縣委組織部長,王相臣任縣委宣傳部長。

爲了便於在敵佔區活動,根據精兵簡政的原則,縣、區工作人員(包括通信員)精簡到30人。精簡下來的幹部,有的是老弱病殘,有的是在東平"名聲過紅",不宜在敵佔區工作,有的則屬於有悲觀情緒,缺乏堅持鬥爭信心者。這些精簡下來的人員被送到地委黨校學習或安排在根據地做適當的工作。此外,還有30多人的縣武裝駐在一軍分區,上級指示他們回縣堅持鬥爭,縣委派四區區長趙潤卿到軍分區帶回了這支小武裝。

1942年8月初,我們正準備回東平的時候,接到上級黨委通知,八地委成立,轄崑山、張秋、東平、汶上、南旺五個縣,崑山、張秋爲解放區,東平、汶上兩縣爲敵佔區。

地委在崑山召開了各縣領導幹部會議之後,又專門召集了東平縣委領導成員會議,會上指出,目前對敵鬥爭的方針是長期埋伏,積蓄力量,建立隱蔽的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進步人士進行抗日,積極開展僞軍、僞組織的爭取工作,把一些不願死心踏地當漢奸者爭取過來抗日,對在鄉村政權中爲人民所痛恨的鐵桿漢奸堅決鎮壓;積極開展恢復整頓村支部的工作。接着,縣委傳達了地委指示,全縣幹部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堅定了鬥志,要求儘快打回老家去,和東平人民同生死,共患難,抗日到底。

9月26日,縣委書記強子正、宣傳部長王相臣,三區區長鄭傑、五區區長呂紀甫、六區區長朱華光、縣公安局副局長孟廣泗,還有幾個通信員作爲第一批,從崑山縣九區牛頭山過東平湖,沿茶棚村西山坡小路進入平阿山區陳莊落腳。這個村有黨支部,我們住在一個黨員家裡,第二天夜裡便分頭到三、五、六區開展工作。

9月27日,敵人對濮(陽)、範(縣)、觀(城)和昆(山)、張(秋)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作爲第二批過湖的趙效三、李誠、李敬堂等同志被合圍在裡面,他們終於勝利突圍回到東平,趙潤卿從一分區帶回的縣大隊也突圍到三區活動。

"九·二七"大掃蕩後,崑山、張秋根據地也安了許多據點,八地委、專署、軍分區等領導機關轉移到範縣中心根據地去了。不久,八地委、專署、軍分區均撤銷,東平縣歸二地委領導。這時二地委、專署、軍分區的領導機關均在濮(陽)、範(縣)、觀(城)一帶活動,東平距這裡一百多裡地,其間又是敵佔區,我們暫時和地委失去了聯繫。

10月中旬,縣公安局副局長孟廣泗被叛徒徐家德帶領特務隊捕去,這對縣區幹部又是一次較大的震動。這時,我們雖有30多人的縣大隊,但槍支大部分是土造的,子彈很少,有的還打不響,戰士減員多,新兵多,缺乏訓練,戰鬥力很弱。爲了不連累羣衆,戰士們只好住在山洞裡,依靠羣衆送飯吃,常常一天吃不上一幀飯,隊員鬧病的多,喪失了戰鬥力。在這種情況下,縣委決定將縣大隊的槍支彈藥藏好,戰士們暫時回家隱蔽,聽令集合。

11月中旬,趙效三、李誠到濮範觀根據地中心區找二地委彙報工作,在鄄城縣的一個村子裡找到了二地委書記董君毅(段君毅)、副書記萬里。他們詢問了東平的工作情況後,對東平縣委堅持鬥爭的情況是滿意的,並指出,今後的鬥爭要更加隱蔽,不要輕易暴露力量,黨政工作人員的主要任務是恢復基層黨組織,對黨員幹部要加強教育,使其振作精神進行工作。對於被捕出獄回家的,要查明情況,確未自首的要進行安慰教育,鼓勵他們挺起身來繼續革命;對叛變自首者要開除黨籍,並教育黨員要保守黨的秘密,加強對自首人員的監視。農村兩面政權要領導羣衆開展對敵人所派糧、款進行遲交緩拿的合法鬥爭,應付敵人,保護羣衆利益。抗日政府暫不做徵糧、徵款工作,活動經費能自籌自給就可以了,幹部要艱苦奮鬥,脫離羣衆的事千萬不要做。對僞軍、僞組織要做分化工作,特別注意做好東平城裡的敵僞工作。最後指出,爲加強地縣之間的通訊聯絡工作,要迅速恢復和建立地下交通站。11月底,趙效三、李誠二同志回到東平,縣委便在山西屯召開了會議,貫徹了地委對東平工作的指示,學習了帶回的文件,其中一篇爲《蘇聯斯大林格勒戰鬥勝利》,另一篇是新華日報上發表的社論《請看今日世界竟是誰的天下》,我們讀後很受鼓舞。會議開了一個晚上,第三天便分頭行動起來。

我們離開東平的幾個月中,由於有的革命幹部叛變投敵後,仍假充我工作人員到處敲詐,搞得人心惶惶,真假難分。羣衆對我們也是半信半疑,敬而遠之,不敢收留我們吃住。幸虧我們都是本鄉本土的人,一些親戚、朋友、同學看到我們回來還是喜出望外,熱情接待。因此,我們建立了不少活動基點。我們每住一個地方,白天不出屋門,不見外人,晚上出去活動。這些基點逐漸成了堡壘戶,他們供我們吃住,爲我們警戒,通風報信,傳送情報。有的堡壘戶由於叛徒告密被敵人捕去,受到嚴刑拷打也絕不出賣我們。如古臺寺的老黨員李慶增(李餘積)就兩次被捕,受盡了敵人的各種酷刑,但始終沒有供出長期住在他家的我縣區工作人員,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氣節,爲抗日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2年年底,有些支部恢復了工作,不少村政權、僞鄉政權表示聽共產黨的話,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對於較頑固的鄉長,我們以東平縣抗日縣長趙效三的名義警告他們:當漢奸下場可悲,只有協助抗日,將功贖罪纔有出路。這樣,我們終於在敵佔區站住了腳、紮下了根。

1943年2月春節前的一天夜裡,我和趙效三正住在五區馮莊堡壘戶家,地委派王吉興同志找到我,指示我到東平湖西去,帶領昆張支隊來東平。當天晚上我和王吉興摸到澗流村。次日,我們化裝成走親戚的從北二十里堡村南過湖連夜趕到東金山村。春節那天上午見到了昆張支隊政委邵子言、支隊長吳忠等同志。邵政委說:"地委、軍分區決定昆張支隊到東平活動一次,深入敵後打擊敵人,振奮一下羣衆的情緒,堅定其抗戰必勝的信心。幫助東平打開局面,以迎接抗日反攻階段的到來。"

初一晚上,我在前引路,昆張支隊指戰員輕裝前進。在水屯村被敵人發現,我們繞了幾個圈子,巧妙地甩掉了敵人,進入了原東平縣七區。初四拂曉到達田莊後,支隊立即在村子周圍設上崗,封鎖消息。爲了不驚動羣衆,我們便悄悄地在牆根旁、樹底下坐下休息,等到天亮後,才安排食宿。

邵子言要求我去通知趙效三,約定初五和趙在南二十里鋪見面。於是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路上摸索着向三區柴村奔去,天亮後在柴村聯絡點上見到了趙縣長,我們交換了情況,便化裝成走親戚拜年的,過了大清河,穿過武家漫、張柳林、於海、吳家前河涯向南二十里鋪疾走。到南二十里鋪時,天已晌午,部隊正在休息,趙縣長高興地握住邵政委、吳支隊長的手說:"可把你們盼來了!"接着我們研究了行動計劃。

初五傍晚,部隊路經小楊莊向廖村挺進,百餘名戰士精神抖擻,揹着鋼槍和小米袋,排着長長的隊伍,三挺歪把子機槍特別顯眼。進入廖村後,六區區委書記朱華光和首長見了面,並研究如何向羣衆宣傳昆張支隊進入我縣的消息。

初六拂曉,進駐大清河南岸的尚流澤村。這個村是我們的老根據地,村支書程建倫把全村羣衆召集到大場裡,趙縣長講了話,報告了前線勝利的消息,鼓勵村幹部、民兵、積極分子要和廣大羣衆團結戰鬥,衝破黎明前的黑暗,並指出,漢奸、特務的末日已經來臨,如不棄暗投明,立功贖罪,其下場不堪設想。當天夜晚,支隊渡過大清河進入三區,折向西北進駐清泉寺。這時,三區區委書記鄭傑送來了糧食和乾糧。

初七下午4點,部隊正要整隊出發,尚莊據點裡的敵人好像發現了我們,上了圍牆,擺出了打仗的架勢。邵政委、吳支隊長決定,如果敵人膽敢開槍,我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拔掉它。結果敵沒敢放槍,我們即大搖大擺地向大羊挺進。傍晚,在大羊召開了羣衆大會,當夜9點多鐘去張村繞了一圈,然後折向二區,繞過一個山頭,經東瓦莊村、梯門村西行到達和尚山下的和尚莊。這個小村子易守難攻,便於轉移,部隊在此休息了一天,夜裡,支隊路經澗流、西莊科、茶棚過東平湖回崑山,我也隨部隊到地委開會去了。

昆張支隊來東平活動,雖然僅有五六天的時間,但對全縣敵人震動很大,羣衆和幹部受到極大的鼓舞,我們乘機大力宣傳日僞統治的日子不長了,使爭取僞軍、僞組織的工作有了較大的進展。六區三官廟僞據點打入一個黨員當了僞分隊長,另一個僞分隊長跟我們建立了關係,提供情報。五區僞副區長呂修度是我打入的地下黨員,曾被敵人監視,也很快轉危爲安。同時,對於個別罪大惡極的漢奸也進行了鎮壓,如三區辛莊鄉的僞鄉長秦明坤(秦老道)被我武工隊處決了。

經過一段時間,二、三、四區,有30多個村子的支部重新成立,恢復了工作。三、四、六區的政權整頓恢復工作也進行得較好,大部分村子建立起了忠於抗日、應付敵人的兩面政權。

1943年10月18日,冀魯豫二軍分區司令員曾思玉和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段君毅帶領分區部隊兩個連來到東平,駐三區王村,召集東平縣委開會,宣佈夜襲東平城。同時要拔除一些中小據點。這樣,一方面從外線上打擊敵人,以釜底抽薪的方法打破敵人對我中心區的"掃蕩",一方面在敵佔區打開一個新局面,振奮人民的抗日情緒,以便重新建立抗日根據地。當夜,軍分區部隊襲入東平城,消滅了南門上一個排的僞軍,摧毀了僞警察所、新民會、合作社、電報局。同時,對城外10多個小中據點進行政治攻勢,迫使敵人倉皇撤離。

襲擊東平城的第二天,曾思玉在東平三區劉範村召集東平縣委開會,明確指出,這次軍事行動震懾了敵人,應乘此大好形勢,抓緊時機重建東平抗日根據地。並說,地委、分區決定,將昆張支隊一個連編爲東平縣大隊,堅持這個地區的武裝鬥爭,郄晉武任大隊長,趙效三兼任政治委員。接着,縣委根據地委的指示作了以下部署:

1.召開村長、羣衆會議,宣傳我們的勝利,宣傳縣大隊支持我們抗日,並要堅決清查漢奸、特務。號召羣衆不要給敵人送糧交款。

2.健全縣區黨政機構。要在農村黨員、積極分子中選拔一批幹部。

3.對村支部進行整頓,提高其戰鬥力。

4.加強武裝鬥爭,提高警惕,打擊漢奸、特務的報復活動。

5.大力開展敵僞工作,分化瓦解敵人。

從此,東平形勢一天比一天好轉,除東平城裡、東汶公路、平阿公路旁殘留幾個據點外,敵人已不敢四處"掃蕩",我們的鬥爭方式逐漸由秘密轉向公開,終於度過了那段最艱苦的歲月。

本文爲強子正同志的回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