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支付可租借,電子支付就只能買?3D眼鏡收費套路深

深圳新聞網2025年3月15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謝啓宗實習生 杜若妙)隨着春節檔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逼近150億元,3D電影的熱度再次攀升。然而,近日深圳多家影院因3D眼鏡收費規則引發爭議。不少消費者反映,一些影院存在“現金支付可租借、電子支付需購買”的區別化服務,涉嫌利用支付方式差異強制消費。今年“3·15”前夕,記者調查發現,這一現象在深圳影院中並非個案,法律適用與行業規範的模糊地帶亟待釐清。

消費困局

支付方式暗藏強制消費

市民杜女士近日向本報反映,她在羅湖某影院觀影時遭遇了“現金可租、電子支付必買”的消費陷阱,認爲影院涉嫌變相強制消費。

據杜女士描述,今年2月中旬,她與朋友在該影院觀看《哪吒2》時,因未攜帶3D眼鏡詢問租借服務,工作人員明確表示:“現金支付可租借,電子支付只能購買。”杜女士質疑:“現在帶現金出門已經很少了,這不就是強買強賣嗎?”

日前,記者實地走訪上述影院發現,該影院3D眼鏡租賃處並未貼出任何標識。現金租借需要提供10元押金,而通過電子支付購買眼鏡的價格爲3元一副。記者在涉事影院觀察到,3D眼鏡並沒有提供專門的租賃窗口或租賃售賣機。在進場觀影高峰期,幾乎每分鐘都有1~2名需要辦理租借或購買的觀衆,大部分觀衆都因未攜帶現金只好購買眼鏡。

帶着孩子前來觀影的何女士拿着手中的3D眼鏡苦笑地向記者表示:“每次看3D電影都得買新的,這些眼鏡既佔地方又不環保,家裡每次打掃都能收拾出好幾副眼鏡。”

行業調查

多家影院有支付歧視

連日來,記者暗訪深圳5家主流影院,發現其中4家存在類似的收費模式。某連鎖影院工作人員解釋:“如果選擇租借眼鏡,影院每日都會及時進行消毒。”然而,消費者普遍認爲,這種區別化支付方式涉嫌利用支付習慣設置消費障礙。

“這種操作明顯是在利用支付習慣設置消費障礙。”消費者羅小姐向記者展示消費憑證:在A影院購買的眼鏡到B影院無法使用。業內人士透露,部分影院通過外包服務規避責任,甚至默許第三方提供1.5元/副的劣質眼鏡,衛生狀況堪憂。

據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數據顯示,全國約42%的影院存在3D眼鏡收費爭議。

法律爭議

消保法執行遭遇地域差異

今年2月,湖南常德市有市民對3D眼鏡收費問題提出疑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因此,該地市場監管局對此事件作出認定:影院不提供免費3D眼鏡屬違法行爲。

目前,深圳12315民意速辦平臺受理了記者有關情況反饋,深圳市消委會表示已聯繫商家向消費者杜女士辦理退款手續。但當記者進一步詢問關於3D眼鏡收費亂象問題是否構成違法行爲,對方則表示對此不清楚,目前只能協調商戶退還購買3D眼鏡的費用。法律人士建議,消費者若遇此類情況可保留證據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也可通過訴訟途徑維護權益。

來源:深圳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