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製程成本飆 EDA工具扮解藥

IC設計業者指出,臺積電正式跨入2奈米,從FinFET到GAAFET的新遊戲規則下,NRE(委託設計)將顯著增加,如3D IC、Chiplet等多樣選擇,一個設計將需要多次Tape-out(設計定案),在那之前還要做光罩模擬,前期的電路模擬,大幅倚重EDA工具。

西門子EDA研調指出,過往晶片投片首次成功率約在30%左右,近兩年降到24%,而近期成功率更降低至14%。Mike Ellow直指,當今設計已不僅侷限在硬體,而是需要跨領域結合軟體、機構與電子元件,特別是在3D IC的結構下,製造的可行性與可靠度都變得更加關鍵。

往更先進製程迭代也是首次投片成功率下降的原因,從臺積電法說會不難看出,晶片面積越來越大,AI產品未來兩年會從4奈米轉進3奈米。Mike Ellow表示,西門子EDA與臺積電關係緊密,臺灣是半導體投資重點,隨着軟體定義系統、AI技術不斷加深應用,全球正加速邁向「矽驅動」的新時代。

AI的快速發展對晶片算力提出極高的要求,開發時程上更講求快速、高效,以掌握市場先機。EDA工具也藉由AI的加入升級,西門子基於過往在工業領域的累積,推出多款基於生成式與代理式(Agentic)AI技術的新一代EDA工具。

提及在大陸地區佈局展望,Mike Ellow表示目前中國業務已恢復運作,對於地緣政治變化,西門子將奉行政府相關要求。IC設計業者透露,晶片設計複雜化,只有通過EDA物理驗證工具的Signoff(籤核),才能交給代工廠生產。

身處IC設計上游的EDA工具,臺廠也有深耕該領域之業者。擷發科母公司Arculus System分別具備晶片架構設計及晶片性能分析軟體之Architecture Compiler、iPROfiler,完美結合EDA工具效能和IC設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