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紅包”來了!上市銀行分紅超6300億元
隨着年報披露季的收官,A股上市銀行最新現金分紅情況“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30日,A股42家上市銀行2024年度累計分紅總額(已宣告)合計約爲6315.4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約200億元。分紅總額再創歷史新高。
總體來看,此番上市銀行分紅呈現兩大特點:一是總額高;二是時間早。
對比往年,今年部分銀行的現金分紅落地時間大幅提前。例如,中國銀行在4月20日就發佈了《2024年年度A股派息實施公告》,而該行自2006年登陸A股以來,年度分紅派息時間均在6月至7月。
梳理不同類型銀行的分紅情況可以看到,國有六大行仍是最“豪氣”的大戶,分紅比例均在30%之上。2024年,國有六大行已披露的年度累計現金分紅總金額達4206.36億元,同比上年增加近100億元。
其中,工商銀行全年總派息額達1097.73億元,居六大行榜首。
股份制銀行方面,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和光大銀行6家機構分紅金額在百億級。
其中,招商銀行以504.40億元的總額居於首位,同時也是42家上市銀行中分紅比例最高的,達35.32%。另外,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年度分紅比例均超過30%,分別累計派發220.21億元和120.34億元現金紅利。
城市商業銀行方面,部分銀行分紅額度較大。2024年全年,江蘇銀行年度現金分紅總額95.54億元,已逼近百億量級;上海銀行和北京銀行緊隨其後,分紅金額分別爲71.03億元和67.66億元。
“銀行業分紅力度較大,既有監管鼓勵引導的因素,又有銀行自身吸引投資者的因素,通過提高分紅的方式來回報股東,可以更好吸引投資者開展長期投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爲。
實際上,2024年上市銀行分紅整體增長並非偶然,一方面,經濟復甦等因素推動了銀行利潤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和證監會新規有關。
去年11月,證監會對長期破淨的公司提出了市值管理的新規,這使得銀行調整分紅策略以提升估值。2024年,監管部門多次出臺政策,鼓勵上市公司增加分紅頻次、提高分紅水平。
“存銀行不如買銀行”,在整體利率下行的環境下,高股息、低估值的銀行股在過去一年中“避風港”屬性凸顯,受到不少投資者的青睞。
“銀行股較高的股息率能爲投資者提供較爲穩定的現金回報,對於追求穩定收益、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具有較大吸引力,投資者可能會根據銀行股息率調整投資組合中銀行股的權重。”婁飛鵬表示。
記者發現,對於上市銀行的大手筆分紅,不少網友的表現則十分理性冷靜。
“持續的高分紅得依靠好業績,銀行得提升風控和服務水平,才能賺更多錢,分紅才能持久。”一位網名爲“樂可”的網友表示。“分紅只是表象,投資者還需要關心銀行壞賬率,不良資產處理不好,再多分紅都是虛的,穩健經營纔是王道。”一位網友表示。
那麼,當投資者關注銀行股分紅時,還應當關注哪些因素?
受訪專家表示,投資者應關注銀行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強意味着銀行有足夠的利潤用於分紅,且能持續支付較高股息。此外,應關注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強的銀行能更好地保障盈利能力和分紅收益。同時,還要關注不同銀行分紅政策的差異,有些銀行注重將更多利潤用於分紅以吸引投資者,有些則會選擇將利潤留存用於再投資和業務拓展。
“預計後續銀行仍然會按照政策要求,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做好股東分紅工作。”婁飛鵬表示,上市銀行需要平衡好短期和長期,合理確定分紅水平,有效補充資本,實現可持續發展。
同時,他建議投資者,不能僅根據股息率的高低作出投資決策,要結合具體銀行的盈利能力、財務狀況、風控能力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