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新材“摘帽”不足兩月即遭證監會立案

中經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

7月24日晚間,先鋒新材(300163.SZ)發佈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公司及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盧先鋒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

先鋒新材證券部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暫不便迴應此次立案相關事宜。

先鋒新材公告表示,目前其生產經營活動正常,經營狀況平穩有序,本次立案不會對生產、經營和管理造成不利影響。

此前,根據寧波證監局2024年3月出具的警示函,盧先鋒早在2018年11月便與賀沁銘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將其持有的先鋒新材29.8%股權轉讓給後者或其指定受讓人,涉及金額超10億元。這一交易直接影響先鋒新材控制權歸屬,屬於《證券法》規定的重大事件。然而,先鋒新材直至2024年3月19日才予以披露,時間跨度長達五年零四個月。深交所曾在2024年3月下發關注函,要求先鋒新材方面說明交易背景、資金流向及對持續經營的影響。

經先鋒新材方面向盧先鋒詢問,其與賀沁銘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轉讓先鋒新材控制權,主要基於如下目的:首先,爲先鋒新材尋找具備優質資源和實力的控股股東,裝入新的優質資產以推動轉型升級,增強持續經營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其次,緩解其個人資金壓力,解決先鋒新材關聯擔保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先鋒新材此次被立案距離其“摘帽”不足兩個月。先鋒新材因2021—2023年連續三年扣非淨利潤爲負,且2023年審計報告被出具“帶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保留意見”,於2024年5月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

爲擺脫退市風險,先鋒新材採取了包括資產重組剝離虧損業務、優化產業投資結構在內的一系列措施,並於2025年5月成功“摘帽”。

財務數據顯示,2021—2024年,先鋒新材淨利潤分別爲-348.47萬元、-171.66萬元、-9958.62萬元和-970.13萬元。其中,2023年鉅額虧損主要源於多筆大額計提。

經歷連年虧損後,先鋒新材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出現大幅回升。一季報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34.90%至8515.52萬元,淨利潤增長541.41%至2502.86萬元。先鋒新材方面解釋稱,業績增長主要系報告期營業收入及毛利率上升,以及子公司轉讓土地及地上建築物形成的資產處置收益所致。

(編輯:董曙光 審覈: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