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7次修憲後早已不同 黃國昌:賴清德召開院際協調根本一場笑話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民衆黨團總召黃國昌日前自曝,高中時曾每天凌晨4點起牀,跑到孫中山的遺像面前背三民主義,引發討論。黃國昌今(21日)解釋,綠營側翼常常miss the point,中華民國憲法歷經7次修憲後,實質內涵跟權力分立所應該適用的原則,早就跟當初的五五憲草不一樣,當時在回顧中華民國憲法變遷史,「因爲如果只看文意沒有看到背後的理論,很容易miss the point,賴清德召開院際協調根本就是一場笑話」。

▲民衆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圖/記者屠惠剛攝)

黃國昌說,那天晚上直播爲什麼特別講到三民主義?這纔是問題焦點,有一些綠營側翼可能是識讀能力有些狀況,所以常常miss the point。

黃國昌指出,那天爲什麼會提到三民主義?賴清德總統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召開院際協調,那個院際協調權是依照過去五五憲草的時候所訂,那時候是依照孫文的學說,政權、治權分立,總統是政權,因爲那時候總統是國民大會選出來的,治權也就是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政權跟治權分離,所以纔會有憲法44條。

但黃國昌提到,中華民國憲法在臺灣歷經7次修憲以後,相信有念過高中公民教育的都知道,總統已經是實際行政權的代表,是臺灣人民直選,「一個行政權的代表,哪裡有什麼地位召開五院的院際協調?」

黃國昌說,中華民國憲法歷經7次修憲後,實質內涵跟權力分立所應該適用的原則,早就跟當初的五五憲草不一樣,「我是在跟大家回顧,中華民國憲法變遷史,因爲如果只看文意沒有看到背後的理論,很容易miss the point,賴清德召開院際協調根本就是一場笑話」。

黃國昌直言,民進黨裡面很多憲法專家,那些憲法專家我以前在學界都很熟,民進黨裡面人才濟濟,怎麼沒有出來提醒一下賴清德總統,院際協調現在恐怕不能這樣用。

黃國昌說,那些學者過去都主張憲法44條是盲腸條款,經過在臺灣的7次修憲後那個盲腸條款不能用了,「我只是很驚訝怎麼那些綠營念憲法念很好的學者沒有出來制止賴清德,說『報告總統,你對於在憲政體制下的定位有些錯誤理解』,在臺灣推動7次修憲後,憲法原則已經跟當初五五憲草已經差很多」。

黃國昌表示,至於背三民主義那段年輕的歷史,相信在三民主義廢除爲必考科目前,跟他差不多年紀的人都有相同歲月,背起來真的很痛苦,那不是好的教育方式,但沒辦法那時候聯考制度要考高分只能這樣做,還好現在沒有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