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遇壓力就大吃 根本慢性自傷 罹癌王風險增
研究發現,人在壓力大情況下,會更想吃高脂食物,兩者相互影響,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很多人靠大吃來紓解壓力。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研究發現,當身體處於壓力狀態時,會活化體內CREB的分子,容易讓人渴望高脂食物,一旦壓力與高脂食物結合,有如在乾柴上點火,罹癌風險將大爲提高,動物實驗也發現老鼠在充滿壓力情況下吃高脂食物,較易罹患胰臟癌,建議若遇壓力很想進食,可改吃堅果、黑巧克力等相對健康的食物。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2025年發表在《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有壓力時,人體會釋放腎上腺素,活化一種叫做 CREB的分子,這個分子正好能促進癌細胞生長,若此時攝取高脂食物,會加強CREB活性,如同幫助癌細胞加速生長。
張家銘指出,換句話說,單單壓力或高熱量飲食,可能還不足以讓癌細胞大舉擴張,但當兩者結合時,就像在乾燥的木柴上點燃火苗,讓癌細胞有了最佳的生長條件,如果再加上遺傳基因的影響,那麼癌變的風險將大幅提高。
張家銘指出,在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讓攜帶KrasG12D癌症基因突變的小鼠處於社交隔離的高壓力環境,且餵食高脂高熱量飲食。結果顯示,這些小鼠比沒有壓力或健康飲食的小鼠更容易惡化成胰臟癌。這項發現提供直接的證據,證明壓力與飲食確實能影響癌症的發展過程。
張家銘指出,當壓力來臨時,我們可以試着喝杯溫熱的花草茶、做幾分鐘的深呼吸、到戶外透透氣、閉上眼睛冥想、短暫放下工作做點簡單的伸展運動,只要這些行爲變成習慣,大腦在面對壓力時就不會自動聯想到「吃垃圾食物」作爲紓壓方式。
張家銘表示,既然壓力會讓人想吃東西,就不如讓自己手邊有一些健康選擇,例如堅果、無糖優格、黑巧克力、新鮮水果、全穀類餅乾,這樣即使真的想吃點東西,也不會讓身體的代謝環境變得更糟,而癌症的紅毯,不是命中註定,而是我們的選擇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