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英偉達黃仁勳:DeepSeek R1非常創新,AI下一個浪潮是機器人
7月16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在第三屆中國供應鏈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
這是黃仁勳年內第三次到訪中國,也是他首次脫下皮衣穿上唐裝並且用部分中文發表演講。而在此前一天,英偉達獲批向中國市場銷售H20芯片,並即將發佈RTX Pro GPU,而且公司股價也創下了歷史新高,市值也超過4.1萬億美元。
7月16日下午舉行的一場約90分鐘的小規模交流會上,黃仁勳和三十多家媒體分享了他對目前中美AI算力和大模型,H20進展細節,中國電動車發展,以及對於未來AI發展看法等。
黃仁勳表示,中國在計算機、AI大模型和應用方面正在加速發展,而DeepSeek是世界上第一個開源推理模型,這是毋庸置疑的突破,因此在模型層,技術進步非常快,DeepSeek R1非常創新,他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深度思考AI模式。
黃仁勳坦言,中國市場至關重要,這裡培養了全球50% 的AI人才。而且,DeepSeek和Kimi確實很優秀,DeepSeek-R1既是一種革命性的模型,也是第一個開源的推理模型,而且非常創新。對於應用場景而言,它們非常高效,因爲它們是開放的,可以根據任何你想要的應用場景來調整它們,甚至可以在這些開放模型基礎上創建一家公司、一款產品或一項業務。
“計算機技術、芯片、系統、網絡、基礎設施構成了AI的第一層;其上是模型和應用。中國在模型層和應用層的發展非常迅速,像DeepSeek、阿里巴巴、kimi這些公司都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DeepSeek推出了全球首個開源推理模型,這是一個突破。”黃仁勳稱,在應用層,中國發展尤爲迅猛,有大量創新場景快速落地。這種速度源於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強大的教育體系,中國培養了全球約50%的AI研究人員,擁有世界領先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基礎。
黃仁勳早前也強調,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所有年輕人,每個人都應該參與AI發展當中,這將是未來的潮流。
他還透露,這次北京之行結束後不會再去往中國其他城市,因爲他“想念家中的小狗”。
33年鑄成全球最大AI基礎設施企業
英偉達起步於1993年,從遊戲芯片行業起家,遊戲是當時最大的科技和娛樂產業之一,中國合作伙伴包括騰訊、本站、米哈遊等企業。
20多年前,英偉達的GPU芯片爲“加速計算”這種新型計算方式打開大門。同時,英偉達還於2006年引入了CUDA軟件平臺,將GPU變成了通用計算的引擎,軟件編程從人工向機器智能轉變,奠定了AI時代的基礎。
2016年,英偉達推出了全球首款AI超級計算機DGX,當時黃仁勳親自將該機器交付給了一家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但今天已經因聊天機器人ChatGPT而家喻戶曉的公司——OpenAI。
黃仁勳指出,從Hopper架構到Blackwell架構,英偉達通過芯片、系統網絡和算法,已經將人工智能的計算能力提升了100倍。而這比摩爾定律的發展要快1000倍。
從醫療健康到能源交通,英偉達正在致力於打造全球AI的生態系統計算平臺。
“AI正在爲騰訊微信、阿里淘寶、字節跳動抖音等標誌性的中國科技公司提供動能,並驅動小米的自動駕駛汽車和智能手機、百度搜索引擎、美團超級方便的外賣。”黃仁勳表示,“AI還賦能疾病診斷,推動全球健康醫療領域的發展。”
“中國創新的英雄是這裡的研究人員、開發者和創業家。”黃仁勳稱,目前中國有超過150萬開發人員在英偉達的平臺上進行開發。他還表示,DeepSeek、阿里巴巴、月之暗面(Moonshot AI)、MiniMax等公司都是全球一流的企業,並將開源的人工智能分享給全球。
下午對話當中,黃仁勳表示,英偉達在中國已經有近30年曆史了,他第一次到中國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都還沒有出現。企業早期階段,英偉達就與這些公司合作並從中受益,他爲英偉達這些合作伙伴以及他們在此基礎上創造的技術感到自豪。
談到H20,黃仁勳稱,H20非常適合訓練大模型,現在依然非常優秀。RTX PRO則專門設計用於數字孿生和機器人模擬,兩者各有用途。同時,像CUDA這樣的技術並非封閉的,如果有人打造一個與CUDA兼容的平臺,這沒問題。“如果有人開發一款應用,既支持英偉達的技術,也支持其他兼容的替代方案,我完全能接受。”
對於未來訂單情況,黃仁勳表示很難預測,“因爲現在有幾個未知數:第一個未知是客戶何時會給我們新訂單,畢竟之前的訂單被取消了。他們的需求是否變化了?第二,我得重啓供應鏈,這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短期內,我既不知道訂單有多少,也不知道供應能有多少,但我會盡全力去滿足客戶需求,因爲客戶非常迫切。有人之前提到“算力焦慮”,我希望能幫大家緩解焦慮。”
談到與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見面細節,黃仁勳表示,英偉達在很多方面都與小米有着緊密的合作,小米現在是一個很棒的合作伙伴。我認識小米的時候,雷軍還很年輕。那時候我也更年輕些,但他確實更年輕。從第一天起,我就看得出來,他將來一定會取得非凡的成功。
“雷軍給我展示了他們的新車,技術令人難以置信,造型設計精美,車載科技堪稱世界最佳。我非常想買一臺小米電動車,可惜在美國買不到,這是我們的遺憾。”黃仁勳直言,中國電動車非常棒,小米、比亞迪、理想的車都非常好,“理想汽車空間大得像帶輪子的客廳,蔚來和小鵬則非常豪華”。
談中國AI走向:擁有優秀人才,未來一定會成功
下午交流中,華爲、DeepSeek、中國AI等詞語反覆出現。
其中,談到華爲相關話題,黃仁勳盛讚華爲,稱其在芯片、系統、網絡方面有着深厚的技術積累,這是一家強大的科技公司。“你無法誇大事實。實際上,任何低估華爲、低估中國製造能力的人,都是極其天真無知的。您同意嗎?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公司,我以前見過他們開發出的技術。”
在黃仁勳看來,任何人忽視華爲或中國製造能力都是天真的。
黃仁勳表示,在AI領域,各國都有十分優秀的人才,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等,所以他覺得,科技確實是全球化的。
“中國有很好的人才基礎,而且有着重視科學與數學的文化傳統。中國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已有堅實的基礎,而計算機科學和軟件對於AI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兩者的契合度很高。加之當前技術發展的時機成熟,中國在AI領域已然做好了充分準備。”黃仁勳稱,“我認爲中國在AI領域必將取得顯著的成功。”
長遠來看,黃仁勳認爲,中國的DeepSeek、通義千問、Kimi等模型都非常出色,這些模型表現出極高效率。它們是開源的,可以適配各種應用場景。企業可以在這些開放模型基礎上開發產品、創立公司、構建商業模式。“哪個模型最聰明”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個模型最實用”。這就像我不會給員工做智商測試,而是關注誰最有效率、最有價值。
談到中美AI算力管制,黃仁勳強調,英偉達是一家巨大的全球化企業,創造的技術是每個國家都渴求的。各國政府希望更多瞭解英偉達的技術,以及如何能幫助他們的人民,這爲英偉達與他們溝通打開了一扇門。“我越是向他們介紹我們的公司和技術,他們就越能制定出對他們國家有益的政策和法規。”
對於下一波浪潮,黃仁勳稱,AI的下一波浪潮將是機器人技術。它具備推理與執行能力,並且能夠理解物理世界,在未來十年中,工廠將由軟件和AI驅動,協調人機協作的機器人團隊,生產由AI所主導的智能產品。
“有幾個關鍵點需要說明。首先,全球正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因此,我認爲如果能實現更高程度的自動化,整個世界將會更加繁榮;第二點是關於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時機,AI如今正蓬勃發展,這非常令人振奮,我們能看到相關技術不斷取得進展;關於你問題的第三部分,即中國的情況。中國處於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因爲這裡具備三個優勢——中國已經擁有卓越的AI技術;中國在機械、電子領域極具實力,也就是所謂的機電一體化領域,中國在這方面表現出色;中國擁有龐大的製造業基礎,能夠爲這些機器人提供廣闊的應用場景。這三個條件在中國的結合是非常獨特的,因此我對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以及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抱有極大的樂觀態度。”黃仁勳稱。
在對話過程中,黃仁勳講述了他對於AI的熱愛。
“我20歲就畢業了。因此,當你能夠提前畢業時,你就可以獲得飛躍。英偉達是最後一代成立的半導體公司,它不是最早的半導體,但最後也都不會太晚。原因是,如果你是排頭兵,你就有一個好的策略。如果你是最後一個排隊,你也有一個好的策略。所以你總是必須這樣做,機會總是存在的,你必須保持警覺。我一直非常非常熱愛計算機技術,我會選擇一個我深愛的職業,然後把我的一生都奉獻給它。因此,對於即將畢業的20歲的黃仁勳來說,他可能會選擇計算機科學,他或許更傾向於選擇物理科學而非人文社科類學科,可能是AI。”黃仁勳深情地表示。(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蓋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