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經濟升騰“煙火氣”

夏日來臨,夜間愈發成爲消暑納涼的黃金時段,夜經濟逐漸“升溫”。從升騰“煙火氣”的市集到沉浸式體驗空間,多地積極探索夜經濟多元業態融合,推動夜間消費活力釋放。

加強規劃佈局

強化政策引領,加強規劃佈局,是各地持續釋放夜經濟發展潛力、爲消費注入“夜色動能”的有力舉措。

今年,陝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夜間經濟,與首發經濟、銀髮經濟、平臺經濟並列,作爲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陝西將夜經濟作爲撬動消費升級的重要支點,出臺《關於加快發展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實施意見》,激發消費活力。

今年暑期文旅消費季期間,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多家平臺發放2000萬元文旅消費券,推出1216項、2792場文旅活動,涵蓋夜遊、夜演、夜市等夜間消費場景。

開封在河南省率先出臺《關於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了關於鼓勵夜消費促進夜經濟發展、關於建設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明星夜遊項目”評選獎勵辦法等方面政策舉措,大力培育夜間旅遊產業,充分發揮夜遊產業的撬動效應。

在夜經濟消費集聚區培育方面,開封堅持規劃引領、重點突破,在全市範圍內系統佈局鼓樓—書店街、雙龍巷—珠璣巷、御街—龍亭等八大核心片區,作爲培育創建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主陣地。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也將“積極發展夜間經濟”列入全省重點實施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當中。四川將打造20個“不夜地標”和100個“夜經濟集聚區”,並以“夜經濟”爲牽引,推動“夜遊、夜購、夜展、夜娛”串珠成鏈。

同時,四川還加強成渝雙城聯動,助力夜間經濟發展。6月下旬,四川省商務廳公佈的《川渝共建國際消費目的地行動計劃(2025—2027年)(徵求意見稿)》提出,川渝將大力發展具有巴蜀特色的夜間經濟,協同建設夜間消費核心區、示範區、集聚區,持續擦亮“不夜重慶”“不夜天府”城市名片。

深挖區域特色

圍繞培育有看點、有新意、有趣味的夜間經濟消費場景,深挖特色、開發IP成爲各地不約而同的選擇。

晚上7點,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的永興坊非遺美食街區熱鬧非凡。西安永興坊文化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耿威介紹,永興坊通過民俗表演、常態化非遺演藝等持續點亮夏日夜經濟,讓遊客在夜間也能深度領略文化魅力。

“當非遺遇上夜經濟,不僅能激活消費,更能讓城市記憶、文化認同在燈火中延續。”西安市新城區文旅體局副局長李萍說。今年夏天,永興坊推出“非遺盲盒”和“銀票互動遊戲”,兼具趣味性和文化味的互動模式,提升了消費黏性,也創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化表達。

河南開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夜市的城市。“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東京夢華錄》的記載,承載着開封千年不熄的燈火傳奇。

近年來,開封市把夜經濟作爲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抓手,系統構建“夜遊、夜購、夜娛、夜宿、夜食”多元業態融合發展的夜間經濟體系,全力打造“夜開封·歡樂宋”夜遊品牌。目前,已培育2個國家級、8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劉東介紹,目前,開封形成了以《大宋·東京夢華》“打鐵花”爲代表的夜娛,以灌湯包、杏仁茶、桶子雞等小吃爲代表的夜食,以半畝園民宿集羣爲代表的夜宿,以宋都皇城旅遊度假區、大宋御河爲代表的夜遊,以書店街、鮮風生活爲代表的夜購,串聯了開封特色夜經濟元素,形成了“大宋不夜城”豐富的產品譜系,逛夜市、遊御河、看演出、住民宿成爲遊客的標配。

從場景構造來看,四川注重夜間消費特色商街、商圈與精神文化、旅遊、休閒緊密結合,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夜間經濟發展模式。“恐龍之鄉”自貢以“鹽、龍、燈、食”4張城市名片爲特色,推行“一街、一策、一方案”,助力夜間消費融合發展。南充現有夜間縣域核心商圈經濟集聚區38個,提出以縣域核心商圈和特色街區爲重點豐富消費業態,力爭今年夜間經濟總營收突破1000億元。

“四川擁有16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既有成都‘夜遊錦江’等夜遊IP,也有樂山‘張公橋美食街’、自貢燈會等美食和文化IP,成都和重慶還通過區域協同放大市場規模,推動夜間經濟從城市單點突破向區域網絡化發展升級。”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李後強說。

場景持續上新

夜幕降臨,位於西安市曲江新區的大悅城天台煥發出別樣生機。自5月起,第六屆天台生活節在西安大悅城啓幕,40多個特色攤位的創意集市,以及不定期舉辦的落日後躺平音樂會,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參與。

爲進一步促進文旅市場消費,曲江新區積極促進新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形成。商業場所紛紛利用廣場、天台等空間,打造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市集活動。曲江創意谷聚焦“清涼消費”,爲市民遊客提供多樣清涼選擇;西影藝術市集上,創意手作、小吃飲品、DIY潮玩等商品琳琅滿目。

西安新城區融合當下夜遊潮流和元素,形成了“流光溢彩新城夜”區域文旅品牌,依託東新街、永興坊、易俗社文化街區等優勢資源,打造了突出“夜食”的沉浸式消費場景,有效促進了夜遊業態融合發展。

近日,開封府景區正在試演的大型實景演出《南衙千秋月》,吸引衆多遊客駐足觀看。該項目以包拯IP爲核心,圍繞“探案”主線,通過包拯數字人與演員互動,增強沉浸感。首個北宋文化主題擴展現實沉浸式電影《清明上河圖:千年之約》也於近期在香港、開封同步首發。科技賦能下,新產品、新場景層出不窮,滿足了遊客不斷升級的文化體驗需求。

四川各地夜市也不斷“上新”。雅安市雨城區打造了特色“熊貓夜市”,規劃攤位230餘個,帶動就業350餘人。綿陽市平武縣濱江河堤潮汐夜市將原本零散的100餘個夜間攤點整合提升,在河堤形成規模化、特色化消費集聚區。

在成都,夜經濟與世運會實現了聯動。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弛介紹,結合暑期到來與第12屆世界運動會的舉辦,成都推出夏日文體消費活動,策劃了“世運版”夜遊錦江,推出特色夜市和街頭表演;打造燈光球場、中超聯賽“第二現場”、24小時健身房等夜間體育消費場景。4月30日至5月4日,成都產生夜間消費金額76.5億元。(經濟日報記者 雷 婷 夏先清 楊子佩 劉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