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帶火夜經濟 江蘇夜間用電量飆升14.3%

原題:“蘇超”帶火夜經濟 江蘇夜間用電量飆升14.3%

自“蘇超”開賽以來,江蘇的“夜經濟”已然成了球迷們的“第二主場”,最新電力數據顯示,江蘇近兩個月夜間重點時段用電量刷新紀錄,同比增幅達14.3%。爲助力電力迎峰度夏,江蘇93座新型儲能電站集中向電網放電,實現了我國最大規模新型儲能的集中調用。

據國網江蘇電力數據顯示,截至7月7日,江蘇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達1.52億千瓦,已在年內第三次刷新歷史紀錄,其中,作爲“夜經濟”的核心領域,餐飲、綜合零售、室內娛樂三大行業表現尤爲亮眼——每日18時至22時的4個小時內,用電量突破10.5億千瓦時,同比增幅達14.3%。

面對賽事及高溫天氣帶來的用電高負荷挑戰,國網江蘇電力一方面藉助已投運的各類跨省、跨區域輸電工程,積極爭取西部、北部區外來電。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新型儲能電站的作用,在晚間用電高峰時集中向電網放電。在常州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示範電站集控室,調度人員正實時監控機組運行情況,確保電力隨時可調可用。這種儲能電站利用採鹽形成的巨大地下洞穴作爲儲氣空間,在用電低谷時,將空氣壓縮注入鹽穴存儲;用電高峰時,釋放壓縮空氣實現電能的再利用,達到“削峰填谷”的效果,有效平衡電力供需。

常州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示範電站集控室值班員陳雲浩說:“儲能一次需要消耗48萬度電左右,放電的時候大概30萬度電左右,大概能滿足6萬戶居民的家庭用電。”

從空間來講,江蘇儲能項目多位於蘇北,用電卻集中在蘇南。蘇南的用電高峰是在白天,蘇北的用電高峰卻是在夜間。所以儲能可以作爲“時空調節器”來發揮作用。日前,江蘇93個新型儲能電站參與集中放電,總參與容量724.8萬千瓦,實際最大調用規模爲714萬千瓦,創造了集中調用規模的新紀錄,同比增長56.9%。數據顯示,江蘇目前新型儲能裝機761.6萬千瓦,位居全國第四位,涵蓋電化學儲能、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等多種形式。

記者│葉蓓蓓 供片臺│淮安臺 常州臺

來源:江蘇廣電總檯荔枝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