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經濟| 最大電力負荷連創歷史新高,能源局稱162項迎峰度夏電網重點工程已投運
據中央氣象臺最新預報,未來一週,我國河北南部、黃淮、江漢、江淮、江南北部、陝西關中、四川盆地等地將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9℃至41℃。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氣候中心獲悉,預計2025年夏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江蘇大部、上海、浙江、福建北部、安徽、江西大部、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大部、重慶、貴州東北部、四川東部局部、青海西北部、甘肅西部、新疆、內蒙古西部等地偏高1~2攝氏度。“預計2025年第三季度,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隨着全國多地氣溫的持續走高,國內用電負荷正在不斷攀升。
國家能源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入夏以來,全國最大電力負荷接連兩次創歷史新高,最高達到14.67億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5億千瓦。其中,山東、江蘇、安徽、福建等10個省級電網負荷22次創新高。
“爲做好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供應,各方採取有力舉措,滿足用電需求。”國家能源局日前公開表示,爲保障電力供給,162項迎峰度夏電網重點工程6月底全部投運。另外,我國充分利用特高壓大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加大跨區跨省輸送電力,國家電網輸送的電力最大已超2.25億千瓦。
國家能源局還表示,當前,全國電煤供應平穩有序,全國統調電廠煤炭庫存持續增加。從油氣儲量看,截至目前,全國地下儲氣庫累計注氣超過110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有保障。
國家電投集團在近日召開的2025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部署會上表示,要抓好長協履約兌現,全面提高電煤保供能力;要加強機組運維檢修管理,不斷提高設備可靠性;要加強應急體系建設,與氣象、交通、海事等部門加強溝通,不斷提升應急保供能力;要加強在建電源項目管理,合理調配資源,確保項目按期高質量併網,持續提升保供能力。
在目前的電力行業發展中,新能源的主導地位正在持續凸顯。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7月10日發佈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33.5億千瓦,同比增長14.6%。其中,併網太陽能發電8.9億千瓦,同比增幅最高,達45.4%;併網風電5.2億千瓦,同比增長18.0%,增幅緊隨其後。
由於新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給電網消納帶來一定挑戰。對此,國家電網最新表示,爲促進新能源電量就地就近消納,國網湖北電力上線了新能源調度系統,對海量可控資源實施精細化智能調度控制,藉助雲計算技術制訂最優調控策略,破解源網荷儲資源的聚合、監測、預測、分析和調度難題。“目前,該系統已接入鄂北地區378座新能源場站,涵蓋10千伏及以上風電、光伏發電、儲能等多種新能源類型。”
據國家電網介紹,上半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設,紮實做好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和併網服務,積極推動省間電力交易,經營區域內風光新能源新增併網容量2.03億千瓦、同比增長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