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樓進車間,上樓進家門
一大早,在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鹽井鎮水田新區一家電子組裝廠,家住永安社區的易遷戶吳次巧把在家做好的電子產品交給業務主管驗收。本月她5次上交產品共計掙了3000元,加上縣內就近就業務工勞務補助300元,本月實發勞務費3300元。看到勞務費計件工資單,她高興地說:“帶娃務工兩不誤,‘家門口的務工車間’爲我帶來了實惠,爲易遷戶解決了後顧之憂。”
在鹽井鎮水田新區,4家務工車間共吸納259人就業,人均月工資在2000元—5000元。由於企業涉及工藝簡單,工種多,有利於穩定羣衆收入,有效激發了易遷戶的內生動力,幫助他們實現從“要我幹”到“我要幹”的角色轉變。
當地的務工能人引進電子產品、塑料花卉組裝等工序簡單易操作、易上手的小商品代加工項目,盤活閒置廠房800平方米,探索構建“專業合作社+勞務經紀人+勞動力+代工項目”的就地就近就業模式,羣衆可結合自身實際,靈活選擇代工時間、代工地點,拓展“居家式”代工,按計件支付勞務費用。
鹽井鎮根據市場需求和就業趨勢,圍繞“家門口”就業技能所需,制定技能培訓計劃,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企業員工就業競爭力,通過爲務工人員申請縣內就近就業務工勞務補助,倡導“多幹多補、少幹少補、不幹不補”,確保脫貧羣衆在穩定就業的基礎上實現“雙豐收”,目前,首批75人的縣內就近就業務工勞務補助已完成申報,補助資金達3萬餘元。
鹽井鎮堅持“黨建+就業”一體化工作思路,將就業創業融入黨建大格局,依託村級黨組織,持續強化組織化就業,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興鹽人才”金融支持計劃,幫助市場主體壯大升級。同時,落實企業職工培訓補貼、就業服務補助等,爲企業吸納更多勞動力就近就業提供政策保障。這些舉措增強了企業和搬遷羣衆的歸屬感,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確保易遷羣衆“能搬遷、能致富”,企業“能長駐、能發展”。(唐萬洪)
來源:鹽津縣鹽井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