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期 糧食穩產增產基礎牢固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記者 李棟
眼下,全國春播迎來高峰,夏糧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期。各地多措並舉做好病蟲害防治、抗旱澆灌等後期田管,今年糧食穩產增產基礎牢固。
地處皖北的濉溪縣是安徽有名的小麥種植大縣,205萬畝小麥託舉着今年糧食豐收的希望。當前,小麥進入灌漿期,濉溪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殷修剛成了近段時間的大忙人,向農戶傳授小麥病蟲害防控技巧是主要任務之一。
“小麥赤黴病又稱爛穗病、紅麥頭等,是影響小麥生產的重要病害,具有暴發性強、隱蔽性大、易防難治的特點。”殷修剛介紹,預計今年重大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赤黴病大流行風險高,“一噴三防”工作馬虎不得。
多措並舉重防控,“蟲口奪糧”保豐收。安徽省植保總站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植保機構完善防控機制,推廣綠色模式,努力實現小麥赤黴病防治全覆蓋,確保小麥產量、品質穩中有升。
“2025年中央財政安排安徽省小麥‘一噴三防’資金1.9億元,省財政安排2億元農作物重點病蟲害防控資金。”該負責人表示,有條件的地方積極開展整縣、整鄉、整村、整建制統防統治,確保小麥赤黴病統防統治覆蓋率達80%以上。
目前,黃淮海地區冬小麥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期。河南8500萬畝小麥已陸續進入灌漿期,抗旱澆灌對粒重和產量形成至關重要。
河南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4月份以來,全省麥田累計澆灌1.029億畝次,其中4月19日以來澆灌3865萬畝次,具備條件麥田基本澆灌一遍,部分地方開展二次、三次澆灌。
中央氣象臺預計,12日至17日,黃淮中西部、華北南部、陝西關中等地無有效降水,日最高氣溫將在32℃以上,其中16日至17日將超過35℃,局地可達37℃以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等地冬小麥乾熱風風險高。
“‘乾熱風’天氣影響冬小麥灌漿,尤其部分麥區疊加缺墒影響,可能導致小麥早衰。”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韓麗娟建議,根據天氣預報,各地優化葉面肥、生長調節劑配方,實施“一噴三防”作業,提高葉片光合能力與抗蒸騰作用;對土壤墒情較差、有微噴灌設備的地塊,可在乾熱風來臨前適量噴水增加空氣溼度,降低冠層溫度,減輕乾熱風影響。
“針對後期可能出現的‘乾熱風’天氣,農業農村廳已印發通知,持續發揮18個小麥專家指導組的作用,指導各地通過適時澆好灌漿水、噴施葉面肥等措施,科學防範應對,促進籽粒灌漿,增加小麥粒重。”該負責人說。
從全國層面看,今年3月以來全國平均降雨量偏少11%,北方地區面平均降雨量偏少近三成,西南及北方小麥主產區抗旱保供水工作對夏糧產量意義重大。
近日,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下達中央財政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3.76億元,支持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廣西、陝西等6省(自治區)做好抗旱救災等相關工作,重點用於對相關地區開展噴肥保苗、澆水補墒、農作物改種補種等農業生產抗旱防災救災措施給予適當補助,助力減輕災害影響,爲促進全年糧食豐產提供有力支撐。
據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消息,爲應對沿黃灌區出現的不同程度旱情,已多次調整劉家峽、小浪底等骨幹水庫下泄流量。4月以來,黃河干流合計引水流量由800立方米每秒左右增加至1600多立方米每秒。
“下一步,將按照不誤農時、高效供水的原則,做好轄區內引黃灌區供水監督指導工作,用好每一立方米寶貴的黃河水資源。”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