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玩水需警惕!廣東疾控提醒公共泳池中或潛伏“泳池病”
夏日炎炎,公共遊泳池、水上樂園等成了大家最愛的“避暑天堂”。廣東疾控提醒,玩水的同時,也要當心公共泳池、水上樂園裡,可能潛伏着的一些“隱形麻煩”——“泳池病”。
“泳池病”並不是一種病,而是因公共泳池衛生管理不當或個體防護不足引發的疾病總稱。常見於夏季游泳場所,涵蓋呼吸道傳染病、胃腸道疾病、皮膚感染、眼部及耳部炎症等健康風險,主要由池水、公共物品(如毛巾、拖鞋等)中的細菌、病毒進行傳播,或因氯消毒不當、化學刺激引發。常見的病毒包括腺病毒和腸道病毒,這些病毒在泳池環境中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和傳播風險。
腺病毒,也被稱爲“毒王”,能感染人體多個系統,常侵犯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眼結膜和淋巴結等,可引起咽結膜熱和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常見的泳池病。
咽結膜熱俗稱“游泳池熱”,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毛巾、玩具、游泳池水等),從眼結膜侵入人體而導致發病。主要症狀表現爲高燒不退、喉嚨紅腫疼痛明顯、紅眼睛(眼紅、眼痛、畏光、流淚、分泌物增多等),有時伴有消化道症狀。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一種傳染性極強、傳播速度快的急性病毒性眼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腺病毒也可引起,主要症狀包括眼內有異物刺激感、眼紅、眼部刺痛、畏光、眼部分泌物增多。
當游泳時進入耳道的污水未及時清理,可能引發此類感染,該病症俗稱“游泳耳”。感染部位位於外耳道,各年齡層游泳者均可發生,典型症狀爲持續性耳痛與明顯不適感。
此外,還存在外耳道感染、婦科感染、皮膚感染等。
廣東疾控表示,泳客未淋浴進入泳池、排泄物污染、不潔泳具污染、池邊設施污染這4個因素可能是細菌、病毒“入侵”泳池的關鍵。
三個步驟挑選合格的游泳場所。廣東疾控指出,首先看泳池環境是否乾淨整潔,更衣室和淋浴室需寬敞、通風良好,有公共衛生間;可通過“一察二觀三聞四感”辨別游泳場所水質好壞:池水應清澈透明,無漂浮物和沉澱物;池水應呈淡藍色;有輕微氯味,無刺鼻異味;水質優良時,感覺軟,無硬、澀感。
此外,驗證明。按照《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要求,游泳場所的經營者應當將《衛生許可證》公示在經營場所明顯的位置;衛生信譽度分爲ABC三個等級,優先選擇A級泳池。
另外,按規定,泳池每場開放前、開放時,均應對泳池水進行池水餘氯、pH值、溫度等指標的檢測,並在公示牌上公示檢測結果,記錄備案。(記者蔡敏婕)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