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偷走兒童近2月戶外遊玩時間 環團籲政府加速減碳
綠色和平今天舉辦記者會發布「被高溫偷走的童年:氣候變遷對兒童夏季戶外活動影響分析」研究。(綠色和平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夏季高溫頻頻,環團發現,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新竹縣、新竹市等8個縣市每年夏季平均熱傷害風險時數增加213小時,去年更達到780小時,相當於52天不適合到戶外遊玩,強調氣候變遷偷走兒童夏季戶外遊玩時間,呼籲政府加速減碳,並透過降溫設施增加兒童戶外遊玩舒適性,以及建立兒童照顧氣候調適補貼,補助交通費用讓親子可以搭乘大衆運輸出遊。
綠色和平今(15)日舉辦記者會發布「被高溫偷走的童年:氣候變遷對兒童夏季戶外活動影響分析」研究,報告顯示,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新竹縣、新竹市等8個主要縣市,每年夏季平均的「熱傷害風險時數」增加 213小時,2023年的夏天更是達到總共780小時,等同有52天是不適合到戶外遊玩的。
報告指出,臺南市、高雄市及臺北市更是「熱傷害風險時數」最高的縣市,平均皆超過800小時,排行第一的臺南市「熱傷害風險時數」高達922小時,整個暑假都無法安心在外遊玩。
研究也推估,若不積極減碳、全球升溫4度2°C,至2100年,「熱傷害風險時數」將從780小時增加到1193小時,超過半個夏天都暴露在熱傷害風險,若積極減碳、全球升溫控制在2°C,就能減少未來熱傷害風險約42%,明顯有助減少兒童健康風險、增加兒童戶外遊玩時間。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強調,氣候變遷對孩童走向戶外以及身心發展造成影響,給少子化臺灣社會帶來更多衝擊,政府應立即加速減碳與能源轉型,並強化兒童活動空間的調適設計,爲下一代留下可以安心在陽光下長大的空間。
臺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秀娟則表示,戶外遊戲場高溫讓親子怯步,根據實測研究,沙、礫石、樹皮、木屑等自然鬆散鋪面有助降溫,呼籲衛福部及地方政府擬定兒童遊戲場降溫散熱的具體計劃,制定遮蔭比率,增加自然喬木或人工遮蔭,而各縣市每一行政區應增建戲水遊戲場,並給予足夠預算建設及維護管理,才能讓孩子盡情遊戲,健康長大。
綠色和平也呼籲政府加速減碳及能源轉型,並加強兒童戶外活動空間的氣候舒適性,以及建立兒童照顧氣候調適補貼,例如高溫來臨時,補助交通費用讓親子可以搭乘大衆運輸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