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車直面疾馳非機動車 公交站臺設置安全隱患大
下車直面疾馳的非機動車,上下車還要走5級臺階
公交站臺設置安全隱患大
“乘客候車和上下車都有嚴重的安全隱患!”近日,有市民向解放日報·夏令行動反映,上海火車站附近一個公交車站的站臺設置對乘客不友好。他曾向主管部門多次反映,希望遷移位置或改建,但這個站臺至今仍維持原狀。
非機動車流阻隔下車
7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市民所反映的“天目西路恆豐路公交站”。這個公交站位於恆匯國際大廈南門附近,緊挨着底商星巴克咖啡館,與上海火車站南廣場之間僅300米左右。
公交站牌顯示有113路、106路、837路、966路、13路、63路、64路、319路、768路共9條線路在此停靠,隨申辦“公交實時到站查詢”功能顯示,站牌未標註的510路也經停該站。10條公交線路連接着普陀、虹口、長寧、黃浦、徐匯、閔行、楊浦、靜安等區,爲沿線市民朋友往返上海火車站提供便利。由於距離上海火車站很近,站牌上還顯示,此站可換乘軌交1號線、3號線和4號線。前來乘車、到站下車的市民遊客絡繹不絕。
公交站旁的天目西路東向西方向共有3條機動車道和1條非機動車道,路面並未設置專用於乘客的島形站立區域。機非車道之間有柵欄相隔,而站臺段附近則有30米左右的柵欄空缺,公交車直接在此向右靠邊,佔據非機動車道空間供乘客上下車。
由於路上沒有行人,且非機動車道寬敞,剛剛通過路口的非機動車形成一股股密集的車流,騎行速度較快。而車道與站臺間隔着非機動車道,公交車要在非機動車流的間隙中找到機會靠站。
記者在現場蹲點發現,公交車靠站時確實有一定安全隱患。公交車靠站後,正常直行的非機動車被影響,要麼急剎,要麼向左越過白線進入機動車道,還有非機動車從公交車與站臺之間的縫隙中穿行而過,現場一片混亂。有時,乘客剛一出門就會遇到橫衝直撞的非機動車。有乘客下車後跟記者吐槽:“剛纔下車的時候,好幾輛(電瓶)車從我身邊‘飛’過去,幸好有一輛停下來了,不然我根本不敢下車。”
站臺與地面落差有1米
最讓市民詬病的是上下車需要經過五級陡峭的臺階。
天目西路恆豐路十字路口處,車道和人行道的路面高度基本平齊,但天目西路過了路口繼續向西,車道有明顯的下坡,漸漸與人行道形成高度差。天目西路恆豐路站距離路口不到100米,此時站臺所處的人行道與車道之間的高度差約1米。因此,站臺設置了5級步行臺階,每級高度約20釐米,整體坡度約45度。除了步行臺階,站臺沒有其他的上下車通道,並未設置無障礙坡道等便民設施。
記者觀察發現,乘客以老年人和攜帶行李箱的旅客居多。出站後,老人們用手撐着欄杆慢慢爬樓梯,旅客只能吃力地提着笨重的行李箱,一級級走上站臺。一名女乘客拎着30寸行李箱走下公交車,“這個臺階對我來說真的是太高了”。
一位正在等候63路公交車的老人也向記者抱怨道:“沒見過(這樣的站臺),不方便!”以前還看到過有人在站臺跌倒。
無障礙不該有“斷點”
等車的老人提到,這個站臺曾經改建過。記者通過一款地圖軟件的歷史圖像功能發現,在2021年初時,這個公交站和常見的站臺一樣,呈島形,設置在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乘客可以先安全下車,不過,仍要穿過非機動車流,再走上5級臺階,才能進入恆匯大廈前的人行區域。北橫通道周邊的改造工程結束後,公交站也經歷一番改造成了現在的樣子。改造後的站臺並未解決非機動車穿行的安全隱患問題和行人出站要經過5級臺階的不便問題。
由於這裡地處北橫通道之下、上海火車站南廣場附近,一直是城市更新的重點區域。兩年前,不遠處的恆豐路天橋曾因無障礙電梯工程開工一年多仍未竣工,市民提着行李要爬50級臺階上天橋引發關注。現在,無障礙電梯已正常運行,電梯口的微小高度差也鋪設了無障礙坡道,拖着行李在恆豐路天橋行走不再是難題。作爲火車站周邊交通體系的重要一站,天目西路恆豐路公交站自然也十分重要,爲了市民遊客的安全和出行便利,無障礙設施不該在這裡“斷”了。
公交站能否做出調整?昨天中午,記者聯繫了靜安區有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將把市民的訴求轉達給職能部門,待覈實瞭解後予以回覆。記者將持續關注。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鄭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