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壓力大 科技業憂8月後訂單下滑
美國勞工部10日發佈數據稱,美國3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4%,增幅創近4年新低。圖爲美國紐約市皇后區的民衆在購物。(中新社)
美國勞工部10日公佈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4%,不僅較上月下滑、低於市場預估2.6%,扣除食物與能源的核心CPI年增2.8%,增幅創近4年新低。外商投顧警示,高關稅還沒發威,美國總統川普先別高興太早,若美國對等關稅確定上路,美國經濟今年下半年將可能面臨下行壓力,核心CPI可能飆升至4.5%。國內科技業主管則憂心8月以後訂單下滑、產能利用率驟減。
川普9日政策急轉彎,除中國大陸外,對所有已實施對等關稅的國家暫緩90天;PIMCO首席經濟學家衛艾婷表示,即使寬限期延長,美國維持高關稅政策並沒改變,高關稅將帶來高通膨、衝擊消費動能,美國經濟在下半年將面臨下行壓力,核心CPI預期來到4.5%。
衛艾婷表示,將壓縮聯準會政策調整的空間,短期內降息機會相對降低;聯準會對高關稅引發的經濟疲弱反應,可能較以往更爲緩慢,預期需待下半年失業率明顯攀升,纔會啓動降息循環。
國泰證券也表示,股市波動加劇,若經濟情勢不佳,非必需消費的產業,如汽車、大型家電、奢侈品等業績必將受到衝擊。
繼中國大陸大舉拋售美國政府公債後,消息指出,持有美國政府公債逾1兆美元、最大「債主」的日本,因受不了公債價格連續下跌,也跟進拋售行列;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川普這次玩太大,美日關係搞得很緊繃,若日本也加入公債拋售行列,美國不僅面臨股債齊崩的險境,還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PIMCO認爲,聯準會可能採取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以穩定美國公債市場。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分析,美國3月CPI增幅下滑,與川普能源自主、油價持續下跌有關,對等關稅對通膨的影響還沒發酵;若對等關稅川普不願意拆彈,警示下半年將有停滯性通膨危險發生,即經濟不好、失業情況險峻,物價上漲不是因爲市場需求上升,而是關稅引發的成本增加,這比通縮還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