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換科技」破局!大陸爲何突下狠手?專家直指核心

美中關係在過去幾天急遽變化,有如乘坐雲霄飛車一般,CNBC報導,分析師直指核心原因是雙方互不信任。(美聯社)

美中關係在過去幾天急遽變化,有如乘坐雲霄飛車一般,CNBC報導,分析師直指核心原因是雙方互不信任,過去幾天的狀況,其實是「雙方誤判」導致的結果,即使存在外交解決方案,但若無法恢復互信,就不會是長久的解決方案。

大陸上週推出一連串反擊美國的措施,除了將企業納入黑名單,還擴大稀土、鋰電池等關鍵領域的出口管制,對美國船舶徵收額外的港口費。美國總統川普也展開反擊,對大陸商品加徵100%關稅,雙方衝突讓金融市場重挫。

然而隨着川普政府態度軟化,雙方衝突並未擴大,月底的川習會也有望如期舉行,金融市場隨即出現反彈。此次的危機打破6月美中會談「稀土換科技」的默契,麥格理(Macquarie)大陸首席經濟學家Larry Hu認爲,當雙方認爲對方出爾反爾時,就會覺得被背叛。

9月底美國商務部擴大貿易黑名單的範圍,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旗下持股超過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的出口管制。美國雖解釋爲技術性調整,但大陸會解讀成針對性舉動,進而引發反擊。

Larry Hu認爲,這次貿易衝突升溫是雙方誤判的結果,即使存在外交解決手段,美中可能重啓對話以達成短期解方,但信任已經消失,不會是長久之計。

在此狀況下,美國晶片商首當其衝,尤其大陸新規若某項產品含有大陸稀土,且其價值佔產品總價至少0.1%,該產品不論在哪製造,出口都需獲得大陸商務部的許可。

知名顧問機構Teneo董事總經理Gabriel Wildau表示,「理論上,這可能迫使輝達、臺積電及英特爾(Intel)等企業,必須向大陸監管機構申請許可,才能在美國銷售產品。」該規定其實是仿照美國商務部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要求任何使用美國原產技術製造的產品,不論生產地,都需取得美方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