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巨頭共同發財,人形機器人在路上?

近期的AI,又開啓了新一輪“資源軍備競賽”,多家大廠都在財報裡,宣佈了最新的資本開支計劃,從裡到外都寫着三個字——不!差!錢!

Meta的2025年資本開支預計爲660億美元–720億美元,主要用於AI基礎設施建設,年度中值比去年上調約30億美元;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則將2025年資本支出指引從750億美元提高至85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服務器與數據中心的擴容。二季度單季資本開支約224.5億美元,同比增長70%。

在軍備競賽上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微軟預計超過10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4%,用於AI人才、數據中心與服務器等;亞馬遜2025年的資本開支預算約1050億美元,與去年持平或略增,側重於AWS雲服務及AI基礎設施。可以說是一家比一家高!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AI芯片遭遇重大挫折:自研Dojo項目遭到解散,而這意味着,特斯拉計劃增加對外部技術合作夥伴的依賴,包括從英偉達公司和超威半導體公司獲取計算資源!

AI資源軍備競賽並沒有結束。據大摩預測,雲計算的資本開支預期仍有上行壓力。而競賽的如火如荼,固然利好的是英偉達這類“賣鏟子的人”,可想而知,給鏟子“裝柄”的人,也會賺得盆滿鉢滿,進而利好其在資本市場的預期!

近期的工業富聯,就完美契合了市場的這種想象。8月19日,其股價尾盤拉漲停,創下新高。總市值突破9000億元,距離萬億隻差一步之遙!

至於拉漲停的相關傳言,依然和英偉達相關:當天有媒體報道稱,工業富聯的控股鴻海將在11月舉行的鴻海科技日中,推出與英偉達合作開發的最新一代人形機器人以及實際場景應用案例。

這並不是雙方首次人形機器人方面傳出“攜手”消息:今年6月,鴻海位於美國休斯敦的新工廠將導入與英偉達合作的人形機器人,預計明年第一季度上線,生產GB300 AI服務器。鴻海正在訓練機器人拿取與放置物體、插入纜線的組裝工作。

據相關資料,作爲英偉達重要合作伙伴,工業富聯在AI服務器代工領域佔據全球40%以上份額,而上文提到的,全球巨頭累計大幾千億美元的資本開支狂潮如果真的能夠兌現,工業富聯喝一口湯那是鐵板釘釘的事情——所以說,要想自己變得有錢,首要就是和有錢人做朋友這放之四海而皆準!

憑藉着多年代工,以及自身在技術研發領域的積累,工業富聯在800G高速交換機、液冷散熱系統等前沿技術領域,已建立起技術壁壘和產能優勢,成爲連接AI芯片巨頭與雲計算廠商的重要橋樑。公司明確,英偉達的GB200系列按計劃加速生產出貨,三季度出貨量將強勁增長,GB300已具備量產條件且單臺利潤存在超過GB200的潛力。

半年報也說明了公司業績的強勁:上半年工業富聯實現營收3607.6億元,同比增長35.6%;實現歸母淨利潤121.1億元,同比增長38.6%,均創同期歷史新高。

工業富聯的業務,並不只有英偉達這樣的通用服務器:公司與北美大型雲服務商深度合作的ASIC專用服務器業務盈利能力,就顯著優於通用服務器!

具體而言,越來越多的機構預計ASIC服務器的增長速度將遠超過GPU服務器的增長速度。

例如,高盛預測2026 年 ASIC服務器的增長率將達到40%,相比之下GPU的增長率只有 25.6%。預計未來,專用服務器能夠對公司業務作出更大的貢獻——總好過雞蛋放同一個籃子裡!

當然,AI的發展不可能是一片坦途,例如,最近市場就對AI的當下變現能力提出了質疑。因而可以確定的是,工業富聯未來的業績仍然有很多不確定。那麼各位財友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各抒己見~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