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王國/逾萬人等待器官 年僅400捐贈者

國內器捐風氣不盛,每年約四百人捐贈器官、組織,但目前卻有一萬一六○○人等待器官移植,差距甚大。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表示,每一位生命末期患者都可能成爲潛在器官捐贈者,如能積極推廣,一年約可增五百人發揮大愛,近千人捐贈器官。

李明哲說,器捐可以分爲兩大類,第一類器官屬於心、肺、肝、腎、腸等,第二類器官如眼角膜、皮膚等組織。腦死患者可在死亡時捐贈第一、第二類器官,但死後只能捐贈第二類器官,而心死器官捐贈者可捐贈第一類器官。近年來,平均每年第一類器官捐贈者約一百多人,第二類器官捐贈約三百多人,總計約四百人左右。

健保數據顯示,國內醫界以肝臟移植、腎臟移植個案數最多,近十四年來,肝臟移植累積七六二二例、腎臟移植則有四七三七例。至於患者術後十年存活率,以換腎病友最高,達到百分之八十,肝臟患者則爲百分之六十五。

爲何肝臟移植人數多於腎臟移植?李明哲表示,百分之七十五肝臟移植來自活體捐贈、百分之二十五爲屍體捐贈,腎臟移植則是百分之四十八來自活體捐贈、百分之五十二爲屍體捐贈,原因在於肝衰竭後,患者面臨死亡威脅,而腎衰竭患者則能透過透析維持生命。

「目前等待器官移植者與捐贈者嚴重失衡。」李明哲說,過去十五年,每天平均三至四名患者因等不到器官死亡,如能提高器官捐贈的風氣,就可讓器捐及等待移植的個案達到平衡,「自己的同胞自己救」,不要讓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必須到國外找器官,這是國家的責任,協助病人獲得新的生命。

爲此,器捐中心鼓勵醫護在面對生命末期患者時,主動徵詢器捐意願。李明哲強調,生命末期患者可選擇持續救治,或在醫院安寧療護、在宅安寧,也可選擇捐贈器官;據統計,在不具壓力的情形下,由醫護徵詢臨終病患,讓其自由選擇,願意器捐佔比約爲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