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豬王”營收首超1000億大關,一年大賺超92億元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閆曉寒

圖源:圖蟲創意

不斷下行的豬價終於在2024年出現回升,A股生豬養殖企業也在近期紛紛宣佈去年扭虧爲盈。

2月20日,溫氏股份(300498.SZ)發佈業績快報,2024年其實現營業總收入1049.06億元,同比增長16.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92.45億元,同比增長244.68%,實現大幅扭虧。

這是自1983年溫氏股份成立以來,營收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而其淨利潤也創下2020年以來新高。溫氏股份的生豬銷量曾長期位居行業第一,轉折發生在2020年。這一年,牧原股份規模極速增長,彎道超車,奪走“豬王”寶座。

財報顯示,在豬價不斷下行的2023年,溫氏股份淨利潤爲-63.90億元;2021年,其淨利潤爲-134.04億元。

根據公告,溫氏股份在2024年淨利潤同比大幅上漲,主要原因是其生豬養殖業務和養雞業務利潤增長的帶動。尤其佔據其主要營收的肉豬類養殖業務,2024年該業務營收爲281.57億元,佔總營收比例超過6成。

“量價齊升”是溫氏股份生豬養殖業務利潤提升的主要原因。2024年,溫氏股份銷售肉豬3018.27萬頭(含毛豬和鮮品),同比增長14.93%;毛豬銷售均價爲16.71元/公斤,同比上升12.83%。

根據溫氏股份此前發佈的銷售簡報,2024年8月,其毛豬銷售均價爲全年最高,達到20.45元/公斤,雖然此後有所回落,但仍然高於2023年同期。以2024年12月爲例,當月溫氏股份毛豬銷售均價爲15.89元/公斤,而2023年12月則爲13.70元/公斤。

去年在飼料原料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下,溫氏股份生豬養殖成本同比大幅下降。此外,其肉豬銷量同比增長,銷售價格同比上升,帶動生豬養殖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上升,實現扭虧爲盈。

去年第四季度,溫氏股份淨利潤有所收縮。根據財報,2024年溫氏股份前三季度淨利潤爲64.08億元,以此計算,其第四季度淨利潤爲28.37億元,而第三季度這一數據爲50.81億元。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或在於豬肉價格再次回落。根據溫氏股份發佈的銷售簡報,2024年10月,其毛豬銷售均價出現明顯回落,10月至12月分別爲17.64元/公斤、16.71元/公斤、15.89元/公斤,而當年9月該數字爲19.05元/公斤。

從市場整體來看,第四季度生豬平均價格下滑。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4年12月全國生豬平均價格爲16.64元/公斤,相較9月的19.70元/公斤下滑15.53%。

進入2025年,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也在增加。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底,其監測196家樣本企業能繁母豬存欄量爲905.27萬頭,環比增加0.71%,同比增加15.35%。

華鑫證券研報認爲,因目前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數延續緩慢上升趨勢,預計2025年豬肉供給將同比上升,豬價相較2024年將承壓,行業盈利空間普遍壓縮。

牧食記聯合創始人舒全登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豬價由供需決定,從過去一段時間能繁母豬數據來看,2025年的供應會有所增加,因此豬價或將有所回落。但同時在過去幾年低迷行情影響下,預計行業或不會進行大規模擴張,疊加原料價格上漲,對豬價會形成一定支撐。“總體而言,2025年盈利會有一定保障,但可能不及2024年。”他說道。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對豬企產能擴張存有擔憂,他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生豬市場經過長期供大於求的階段後,市場去產能效果逐漸顯現,豬肉價格回升帶動豬企業績好轉,但同時也可能再次刺激養殖規模擴大,對豬肉價格形成一定抑制作用。

沈萌認爲,生豬養殖業規模效應明顯,大企業可能仍然會擇機擴大產能優化成本結構,而中小養殖散戶則可能受價格回升的利益驅使,選擇擴大規模。“生豬養殖並非內生高成長行業,所以更具競爭力的成本結構有利於企業健康發展。”

在2025年生豬價格或快速回落的背景下,“捲成本”或許會成爲2025年豬企的關鍵詞。

溫氏股份在2月14日的機構交流會上表示,2024年全年,公司肉豬養殖綜合成本約 7.2元/斤,初步制定2025年全年平均肉豬養殖綜合成本奮鬥目標爲6.5元/斤。

該公司同時表示,當前其種豬場產能利用率約77%,尚未實現滿產,因此公司未考慮通過併購社會中小養豬場的方式擴大生產規模。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