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重慶五虎”之一的財信地產 破產重整獲法院受理
財聯社2月25日訊(記者 李潔)曾被稱爲“重慶五虎”之一的渝系老牌房企財信地產,其破產重整申請已被法院受理。
財信發展2月24日深夜披露,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重慶財信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信地產”)及重慶財信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信集團”)的重整申請,財信地產、財信集團將進入重整程序。
“重整能否成功存在不確定性,後續重整實施不排除會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財信發展方面表示。
財信地產由此成爲繼金科股份之後,又一家進行破產重整的房企。受益於此,今日財信發展股價有所上漲,報收2.85元/股,漲幅爲2.52%。
“一般企業選擇破產重整是因爲企業面臨嚴重的債務危機,希望能夠通過法律程序實現企業盤活,避免最終走向破產清算。”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告訴記者,當企業進入破產重整時,可以暫停債務清償,並對所有的債權債務、資產進行清點,還可以通過相應的程序嘗試引入新的投資,來爭取存活下去。
對於財信地產選擇破產重組的原因,中指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認爲,這主要是其自身經營持續惡化,常規債務重組難以紓困所致。財信發展自2021年至2024年連續四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出現虧損,項目去化困難導致現金流枯竭。其資產及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常規債務重組難以覆蓋債務缺口,破產重整或成爲企業獲得重生的一種可行路徑。
資料顯示,財信集團成立於1992年,曾多次進入重慶企業百強名單。其旗下財信地產曾是渝系地產巨頭,一度與龍湖、金科、東原、華宇並稱爲“重慶五虎”。
然而隨着房地產市場的變化,財信系出現資金危機。
財報顯示,財信發展已連續多年虧損,2021年至2023年,財信發展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7.4億元、2.3億元及2.5億元。而2024年虧損幅度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其預計全年歸母淨利潤將虧損1.5億元至2.8億元。
與此同時,企查查信息顯示,僅2024年以來,財信地產因訴訟被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等執行23次。財信集團情況更爲嚴峻,同期被執行25次,執行總金額達51.93億元。
在此背景下,今年2月4日,財信地產及其控股股東重慶財信集團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申請了破產重整。
就財信地產爲何沒有進行債務重組,而走上破產重整的路徑,業內人士指出,這與破產重整的特點及企業自身選擇有關。
“破產重整可通過司法程序集中處理債務(如債轉股、展期),避免分散訴訟導致的資產碎片化拍賣。另外,重整程序可吸引外部資本盤活存量資產,而常規債務重組因信用崩塌難以實現。”劉水稱。
事實上,近年來已經有多家房企資金出現問題,但大部分企業選擇進行債務重組,目前只有財信地產以及金科股份等少數房企選擇破產重整,那麼兩者之間究竟有何區別。
對於破產重整與債務重組的優劣勢,劉水告訴記者,一是法律效力方面,破產重整有司法強制力保障,可暫停擔保權行使、統一處理債權;二是時間週期方面,破產重整需要的週期長(通常6個月以上),需法院審批重整計劃,而債務重組靈活快速,可短期內完成協議;三是債務處理深度,破產重整可大幅削債、債轉股、資產剝離;債務重組以展期爲主,削債比例有限(境內通常低於30%)。
而破產重整後的房企,未來會如何發展,能否由此重新獲得持續經營的能力?
“從業務模式看,重整成功的房企將更多轉向代建、物業運營等輕資產業務,如金科股份重整後,重點轉向不良資產盤活,依託專業資本的管理能力而非土地囤積實現盈利,這類轉型依賴產業投資人資源整合而非政府直接補貼。”劉水認爲。
王玉臣律師也表示,破產重整後,一些企業雖然能暫時解決債務包袱,但仍需經歷漫長修復期。“房企的持續經營,根本上還是要靠自身的能力,而非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