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底片之王」陷生死邊緣!柯達警告:可能撐不久了
▲柯達經傳倒閉危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楊庭蒝/綜合報導
擁有133年曆史、曾在底片與相機市場叱吒風雲的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近日向投資人發出罕見警告,坦言公司可能無法持續經營。根據本週一(11日)公佈的財報,柯達目前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與承諾中的融資管道,難以應付即將到期的約5億美元債務,公司並在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文件中直言:「這些情況對公司的持續營運能力構成重大疑慮。」
消息一出,柯達股價於美國時間週二(12日)盤中一度重挫超過25%,最終收跌19.91%,報每股5.43美元。
柯達由發明家喬治·伊士曼於1892年創立,在20世紀長期主宰全球攝影市場。1970年代,美國底片市佔率一度高達90%,相機銷售佔比達85%,「柯達」幾乎成爲相機的代名詞。公司更在1975年研發出全球首臺數位相機,1986年推出百萬像素影像感測器,1999年推出首款百萬像素消費型數位相機DC210。
然而,儘管技術領先,柯達卻在商業決策上遲疑未決,錯失數位化浪潮。隨着智慧型手機崛起與底片需求驟減,公司競爭力逐年下滑,最終在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當時負債高達67.5億美元(約新臺幣2040億元),債權人多達10萬名。
破產重整後,柯達嘗試透過多元化業務求生,包括推出自有品牌智慧型手機、涉足醫療影像、精細化學品及工業印刷等領域,甚至在2018年發行虛擬貨幣「KodaCoin」。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柯達獲美國政府承諾提供7.65億美元貸款進軍制藥業,帶動股價短暫飆升,但隨後因高層捲入內線交易爭議而告吹。
如今,面對龐大債務壓力,柯達已決定暫停支付退休金計劃以籌措現金,並聲稱將努力在貸款到期前,償還大部分定期貸款,並嘗試展延或再融資剩餘債務。公司同時強調,其大部分產品皆在美國生產,關稅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