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魔女團》歌成CPR神曲!醫認證「完美節奏」穩定按壓能救命
▲《Kpop獵魔女團》主題曲「Golden」可以搭上CPR節奏成救命神曲。(圖/翻攝自x.com/SonyAnimation)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Netflix動畫電影《Kpop獵魔女團》主題曲「Golden」紅透半邊天,近期更被發現和心肺復甦術CPR 的按壓節奏一樣,被推爲「新一代CPR神曲」。急診醫學專家、臺大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受訪指出,民衆施行CPR時常見「壓得太快」而影響急救效果,搭配音樂節奏確實可更加穩定。他提醒民衆2大重點,患者倒下後每分每秒都很重要,切記「有做一定比沒有做好」,應「儘早施行CPR」提高存活機會。
《Kpop獵魔女團》主題曲可以救命!關鍵在於節奏與CPR吻合
《Kpop獵魔女團》「Golden」這首歌現在幾乎隨處可聽見,連小朋友都琅琅上口,其實這首歌在現實世界也可以拯救人命!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在臉書發文指出,有效CPR關鍵在於每分鐘100–120次穩定按壓,而「Golden」的副歌節奏正好落在120bpm。現在網路上也有急救人員分享短影音使用「Golden」做CPR,引發網友熱烈迴響。
馬惠明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表示,大部分民衆心裡估算節奏較快,又或者因爲緊張等因素,他們實際現場或在教學民衆學習的時候會發現多數人是「壓太快」,得請大家放慢速度。他解釋,如果壓得太快,心臟沒有足夠的擴張,使血液來不及打出去,也來不及流回來,相對減少急救的效益,也因此,音樂的節奏確實會有所幫助。
根據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過去說明,王彩樺「保庇」、張惠妹「BAD BOY」、「哆啦A夢主題曲」、超夯兒歌「Baby Shark」等歌曲的節奏都很符合CPR。
馬惠明也笑說「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CPR神曲」,用來推廣效果很不錯。而被問及有沒有自己的急救歌單?馬惠明則說自己比較老派,多是透過手錶指針來計算「每秒鐘2下」。
▲急診醫學專家、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馬惠明院長,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一般民衆面對患者可能擔心自己CPR做不好,動作不確實等,馬惠明強調,執行CPR有兩大重點,一是「每一分一秒都很重要」,二則是「有做就比沒做好」。
馬惠明說,當病患倒下時,每延遲一分鐘,存活率下降約10%,一般救護車再怎麼快抵達都需要5-10分鐘時間,因此現場人員的立即施救至關重要,任何的CPR都比沒有做來得強,沒有做就會是「零」。
排除法律問題、簡化流程 國內CPR執行率提升至60%
馬惠明表示,過去曾經進行民調,國內民衆不願意幫患者施行CPR原因包含:怕惹上麻煩、排斥口對口人工呼吸、覺得步驟不容易記。第一點就是擔心施救不當引發法律問題,國內《緊急醫療救護法》已經定有免責規範,讓民衆不用擔心。
針對後面兩項,馬惠明表示,現在CPR指引都已經簡化流程爲「叫叫CD」(叫喚病患、叫人幫忙、執行CPR、使用AED),因爲相關科學已經驗證只壓胸的CPR就已經足夠,移除口對口步驟減少大家內心的障礙。
另一方面,現在有「派遣CPR」的線上教學模式,民衆打119求救時,如果不會CPR,消防隊派遣中心就會在電話中進行引導教學,抓住施救者的節奏,協助完成正確的急救動作。馬惠明說,透過這些方式推廣輔助,國內CPR執行率從過去僅15%到現在已經提升達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