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笑裡藏刀!美媒曝「中國最新算盤」:目標轉向北方神聖領土

▲中國其實覬覦俄羅斯擁有的西伯利亞地區,圖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國總統普丁。(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中國對臺灣的軍事威脅雖備受關注,但美國專欄作家指出,北京當局真正的野心可能轉向北方的西伯利亞。隨着臺海戰爭代價高昂、俄軍實力日益空虛,以及中國內部日益嚴峻的資源需求,北京或將在2027年前以「有限軍事行動」爲名,趁機向俄羅斯遠東地區進軍,奪取關鍵資源。

以研究中俄關系爲主的專欄作家洛納根(John Lonergan)在美媒《國會山報》撰文分析,儘管中國目前在臺海議題上仍持續高調,但兵推顯示兩岸爆發戰爭將導致中國面臨重大傷亡與經濟崩盤,且臺灣擁有強大防衛力量與美國盟軍支持,加上臺灣爲全球報導體生產重鎮,導致北京當局實際上難以採取軍事行動。

2023年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兵棋推演,中國若採取攻臺戰略,3周內恐損失1萬名兵力、155架戰機與138艘大型艦艇。彭博2024年分析,臺海戰爭將讓全球經濟損失高達10兆美元,重創半導體供應鏈與全球科技產業。

相比之下,資源豐富的西伯利亞卻顯得風險相對較低。加上西伯利亞蘊含大量石油、天然氣、稀土、黃金與淡水資源,對中國維持經濟成長與綠能技術具有戰略價值。中國華北長年缺水,而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則擁有全球20%未結冰淡水,對華北地區極具吸引力。

▲俄羅斯西伯利亞蘊含大量的油礦與天然氣。(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俄羅斯因投入烏克蘭戰事,已將大量東方軍力調往西線,導致整個遠東地區防禦薄弱。一份外泄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文件指出,俄國內部對中國人口與經濟滲透極爲擔憂,甚至注意到中國官方地圖重新使用「海參崴」(Haishenwai)等舊稱,取代俄國使用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暗示中國的潛在領土主張。

據悉,中國的這些行動觸及19世紀「不平等條約」留下的歷史傷痕,當年俄羅斯與清朝簽訂不平等協議,奪取清朝在外東北的大片領土,使中俄邊界長期存在歷史爭議。

如今,俄軍東線據點裝備老舊、人力不足,無力應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壓力。反觀中國軍隊已完成現代化,擁有高超音速飛彈、第五代戰機與網路戰力。中共更將2027年視爲可應對「重大沖突」的軍備完成節點。

洛納根認爲,一旦中國認定武力犯臺代價過高,那麼這支現代化大軍將可能轉向西伯利亞開展軍事行動。與臺灣不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遠東地區關注度低,加上俄羅斯經濟更仰賴中國,不易強硬回擊。中國或將仿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語言,對外宣稱其行動是「保護經濟利益的特別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