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劫羅浮宮 跨國集團粉紅豹疑涉案
法國羅浮宮19日發生大型竊案,竊賊犯案手法與跨國竊盜集團「粉紅豹幫」極爲相似。(美聯社)
法國羅浮宮19日發生大型竊案,8件法國王室的珠寶在7分鐘內被洗劫一空,震驚全球。警方目前尚未確認竊賊具體身分,但根據多名前調查員及專家分析,犯案手法與臭名昭著的跨國竊盜集團「粉紅豹幫」(Pink Panthers)極爲相似,疑似該組織再度出手。分析認爲,被盜珠寶恐已被拆解重鑄並流入國際黑市,若48小時內無法尋獲,恐將永遠消失。
4名蒙面劫匪當日上午僞裝成施工人員,駕駛配有升降機的車輛闖入羅浮宮。兩人利用圓盤切割機破壞窗戶後,威脅警衛並打碎展示櫃,迅速搶走珠寶,隨後棄車、改騎摩托車逃逸。
英國退休總警司菲利普斯(Barry Phillips)指出,竊賊的行動模式與「粉紅豹」犯案手法吻合,推測被盜珠寶已在短時間內輾轉運出法國。他指出:「粉紅豹從來不碰繪畫或文物,專門鎖定高價珠寶。因爲珠寶可拆解重鑄,方便掩蓋來源快速變現。」
「粉紅豹」於1999年大致成形,成員多爲前南斯拉夫軍人。該團體以2003年倫敦格拉夫珠寶店竊案聞名於世,當時竊賊將價值50萬英鎊的鑽石藏進乳液瓶,手法與經典美國電影《粉紅豹》如出一轍。此後,他們在35個國家犯下逾400起珠寶竊案,涉案金額超過4億英鎊。BBC紀錄片曾評論,掌握安全變賣贓物的手法,正是粉紅豹成功的關鍵。
國際藝術品追回組織(Art Recovery International)執行長也認同上述說法,預測竊賊最可能將珠寶拆成零件,送往黑市轉售。一旦珠寶被切割,追蹤難度就會大幅提升,若法國警方無法在48小時內尋獲贓物,被盜的珍品「將在世人眼前永遠消失」。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前調查員惠特曼(Robert Wittman)進一步補充,珠寶加工分爲多項流程,熔化黃金、切割寶石等流程都能讓飾品呈現不同型態,而每項流程最快只需1小時。贓物珠寶通常經由杜拜、印度、比利時、紐約及以色列等地的黑市流通,近期飛漲的金價也大大增加竊賊變賣的動機。
法國內政部長承認,博物館維安存在明顯漏洞。這次遭竊的展廳僅三分之二區域設有監視器,加強工程卻因爲預算和人力有限屢次延誤。菲利普斯警告,「粉紅豹」近年持續吸收年輕成員,組織規模仍在擴張。
然而,《華爾街日報》引用專業偵探評論,這次竊案留下多項疏漏,例如將裝備丟棄在現場、失手毀損皇冠等,「若真是粉紅豹所爲,實在太過業餘」。而且經過層層轉手,再與知情人士分贓後,竊賊多半隻能取得珠寶市價1成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