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光子發展國科會「加碼5億預算」 迎戰AI高速傳輸時代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17)日召開第17次委員會議,並由經濟部說明「矽光子研發成果與未來規畫」,而國科會也於2026年預算加碼編列5億元助發展。(賀培晏攝)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17)日召開第17次委員會議,並由經濟部說明「矽光子研發成果與未來規畫」,而國科會也於2026年預算加碼編列5億元助發展,且矽光子作爲AI新十大建設之一,將整合法人與產業資源,推動設計、製造、驗證三大能量建構,攜手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集結逾150家廠商,全面提升臺灣在矽光子領域的競爭力,爲AI時代奠定堅實基礎。

國科會提到,AI應用加速推升資料中心對高速傳輸與低能耗的需求,全球矽光子市場預估2030年將突破千億美元。臺灣雖具半導體優勢,但在光晶片設計、高速封裝、驗證環境與關鍵材料等環節仍存技術與產業缺口,難以支撐AI時代所需的高速光電整合,爲此臺灣未來將積極推動相關發展。

經濟部表示,自2024年除透過A+企業補助計劃與法人合作,協助茂德、世界先進、聯發科、穩懋、上詮等業者投入光晶片設計、雷射製程與高速電晶片開發外,亦推動學研團隊投入光運算、光通訊等技術研發,建置領先國際級規格高速矽光子驗證實驗室,支援單通道400G、總傳輸量達409.6T的光電整合技術,預計可協助國內業者降低逾60%驗證成本與時間。

經濟部補充,同時鼓勵業者投入材料與設備開發,促進供需雙方共同提案,補足研發缺口,目標讓臺灣矽光子技術,透過矽光子聯盟、人才培育等計劃,在2028年成爲全球領先地位。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矽光子技術是高效能運算與高速通訊的關鍵基礎,能夠大幅提升資料處理速度與能源效率,未來各部會將持續協力推動矽光子技術發展,加速建置世界級驗證平臺,並強化材料與設備自主開發,善用政策工具補足產業缺口,共同打造臺灣在AI時代的全球競爭優勢。